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乱耍“官威”恐掉“官帽”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陕西定边县一辆白色奥迪想要进入会场,被执勤人员拦下并告知没有通行证不得进入会场,车上下来一自称张局长的男子说,“张局长也不让进?明年不要来找我签合同了!”该男子又问执勤人员的名字并贴面拍摄,后进会场。经定边县纪委8月17日常委会研究决定,对该县人社局副局长张宏学进行立案审查。

按行政级别,县里的“张局长”不过是一名科级干部,在公共场合如此“赤裸裸”的秀官耍威,极其生动地折射了“权力的任性”,毫无遮掩地暴露了“官僚主义”思想。县纪委对其进行立案审查,张局长事后必定后悔莫及,也许“官帽”不保,恐怕以后再无官威可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都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结合实际开展对官僚主义的整治,着力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发生很大变化,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讲规矩意识、不守纪律红线,不顾身份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讲排场耍威风,对下气势汹汹、口出狂言,如“张局长”等,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与形象。

“耍官威”是“特权思想”在作祟。耍官威的根源在于特权思想导致的权力任性。一些“官老爷”长期利用手中的职位权力,不按规矩程序行事,工作上经常搞特权,生活中喜欢搞特殊,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以官自居,高高在上,飞扬跋扈,脱离群众,久而久之形成惯性难以刹车。“耍官威” 是讲“面子”而不讲“里子”。鲁迅先生曾将“面子思维”喻为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在有些领导干部看来,在外要讲面子不能丢面,凡事穷尽一切人脉资源找关系讲特殊,遇到难事讲究“摆平主义”,哪怕“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忽视了自身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品行提升,不能保持头脑清醒摆正位置低调做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虚荣心,是一种的装腔作势。

“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身正为范。要做到言行举止有礼有节有度,时刻牢记宗旨,把自己当作最普通人民群众的一员,低调为官,严守规矩,才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要注重修身提升德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是干部修身之本,要不断强化学习,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保持定力提高修为,对人对事心存敬畏。还要管好身边人。党员干部的“亲属团”在工作生活中也是敏感群体,要不断对家人亲人加强教育和约束,杜绝“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现象。党员干部要想真正做到洁身自好、干净干事、低调为人,还得重视家风建设、教化涵养,才能防止类似“严书记”、“童所长”等“实力被坑”事件发生,以免身陷囹圄。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道: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有没有“官架子”。 老百姓不喜欢看到官员牛气冲天,也不喜欢听到官员诳语连篇,领导干部只有把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心存敬畏,不耍“官威”,才能把“官帽”戴稳,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桃源县观音寺镇纪委 张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