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让公开栏成“最后一公里”的“中梗阻”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我们村的村务公开栏确实蛮漂亮,但要看清上面的财务公开内容,必须要搬个梯子带上放大镜才可以!”

“我觉得还要配个讲解员解析一下,字又小,数据又没明细,哪个看得懂?”(三湘风纪10月28日)

像冷水滩区蔡市镇岐山头村这样“形同虚设”的村务公开栏不在少数,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给村民造成了一个极不好的错觉——“此地无银”:要爬梯带放大镜,还都看不懂的村务公开栏,反而“暴露”了村里想把公开内容隐瞒掩饰起来的“意图”。

其实,在2004年《关于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具体政策要求。原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适时地公开村务就能彰显出干部对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维护,畅通“最后一公里”,奈何一遇到“中梗阻”,好事变成了坏事,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契机变成了村民吐槽的“添堵”。

那么如何破除村务公开的“中梗阻”,直达村民满意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是要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将规范村务公开装进制度的笼子。要及时公开,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涉农资金到户明细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要内容具体,凡是上级和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向村民公开;要程序规范,认真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农业服务中心村财镇管、镇纪委的三级监督作用,对村务公开不符合要求的,或规避公开程序,搞虚假公开的,及时严肃查纠。

其次是要强化村务公开的日常监管。健全落实村务管理责任制,做到村务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人把关,做到村务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完整,公开形式多样化。引导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认识到规范村务公开对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利益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和畅通村民监督的渠道。只有把村中事务、村干部的工作和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群众知情、知根、知底,才能促进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沟通、思想沟通和工作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最后是要落实村务公开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镇纪委、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管作用,使其正确履行审核监管、会计监督和日常监管职能。对违反村务管理制度的党员、干部,要追究责任;存在违纪违法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管理民主、制度完善、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村级,以及坚持原则、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村干部要给予精神和物质表彰奖励。(桃源县郑家驿镇纪委 林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