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群众利益赢得“百姓心”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300多起,处理500多人。这些问题中,既有不担当不作为、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弄虚作假等漠视群众利益行为,也有贪污侵占、纵容庇护、套取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都关系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反映强烈。(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年10月29日)
按照党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牵头、会同15个中央国家机关,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各级党组织也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相关专项整治活动。从中央到地方,该项专项整治活动都是采取高效率高质量的态度推进的,充分的展示了我党在捍卫群众利益方面的责任担当和干事决心。
捍卫群众利益,内心要诚。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为政者当多从百姓角度感受困难、考虑问题,体察民心、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才能筑牢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地气”。对于执政者而言,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真心实意办实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断校正“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摆正“人民群众” 在心中的位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而“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身为共产党人,不应吝于担负起“高尚、伟大的代价”,要用心用情多谋民生之利,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暖人心、稳民心、得民心。
捍卫群众利益,自身要正。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践行人民性最忠实、最彻底的力量。“伟大的人民公仆”李先念同志说:“人民观点、人民立场是党的‘一种优良作风’,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我党的革命精神都不曾改变,也不能改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民行道,不诿责任,唯有奉此道理,才能无愧于人民赋予的公权,无愧于人民公仆的道义。特别是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岗位上、直接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相关的业务时,必须摆正位子,伏下身子,放下架子,减少官气,降低傲气,消灭霸气,要是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不做跟群众瞎承诺不落实的“泡泡儿”官,不做对群众打太极的“太平官”,不做办事和稀泥的“糊涂官”。
捍卫群众利益,做事要实。2019年10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第一批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工作成果,成果显示此次集中整治是从教育、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最贴近民生的方面进行切入,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需。我们是新时代的“人民公仆”,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主动担当作为,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群众“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秉承责任心抓起“一竿子插到底”的担当。“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说的,“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二字,永远镌刻在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最坚强的支撑、最深厚的底气。中共党员的身份代表了荣誉,也代表了责任,新时代的干部依然需要坚持并且长期坚持把民生所需装进行囊,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回应民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石门县夹山镇纪委 邓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