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官员借“余热”发“余威”就要“降降温”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退休15年还来投案,这不仅是对我自己的交代,也希望给所有临近退休的领导干部敲响警钟。”9月24日上午,站在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被告席上的,正是已经66岁的浙江省绍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陈建设。(中国纪检监察报)

曾经的陈建设也是一个有为干部,工作十分努力,13年时间,就走上副市长的岗位,然而仅仅因为一次组织上的正常调整,就自觉‘官途不顺’,心态上失了衡,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算起了错误的“经济账”,在贪欲的驱使下,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铺路搭桥”,尽力把所谓的‘人力资本价值’转换为现实的资金价值,使自己和家人后半辈子能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最终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严重的代价;9月24日,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对被告人陈建设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行文看结穴,为人重晚节。”保持晚节对一个人来说至为重要,也甚为难得。一个退休了15年的官员,之所以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归根结底还是在临退休前,忘了自己“来自哪里”,忘了当初举起拳头时的誓言,没有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稳稳站好“最后一班岗”,而是从个人私利出发考虑问题,妄图在权力“保质期”到期前肆无忌惮捞足捞够,为退休后的“幸福晚年”积累物质财富。殊不知心存侥幸的“最后一搏”,最终换来的却是对“幸福晚年”的致命一击。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手”不干净,退休照样会被追究,因为人退休了,犯过的错不会自动清零。事实上,退休的只是岗位,不休的是党性,只要逾越了纪法红线,最终都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如何使官员人退“廉政弦”不松,打消官员借“余热”发“余威”的不良思想,给权力降温上锁,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十分”,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根本举措。

在永葆初心上,努力做到“十分虔诚”。善始不易,善终更难。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常怀敬畏之心,慎初、慎微、慎行,千万别让道路在临近退休时“转弯”,初心在临近退休时“丢失”,放松要求、丢掉初心,人生就会在临近退休时“跌倒”。

在担当履职上,努力做到“十分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理应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无身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无愧于心。

在纪律规矩上,努力做到“十分敬畏”。无规矩不成方圆。党规党纪看上去是一种约束,实质上是一种保护。纪律规矩既是警戒线、高压线,又是预防针、护身符。唯有从内心把遵纪守法作为基本准则、社会责任,时刻保持自控力,方能在思想上筑牢“防火墙”,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退休’绝不是贪腐官员的‘保险箱’。党员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账,尤其是临退休之前,更要清醒的看待手中权力,始终做到“组织上下岗,思想上不下岗”,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保持好晚节。(津市巡察办 覃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