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腐败”不能“微整治”
近日,鼎城区花岩溪小学校长宋文忠、后勤主任兼会计杨正均受到政务记过处分。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宋文忠、杨正均通过虚列食材采购成本的方式套取学校食堂资金,用于学校其他开支。此外,该校在中小学食堂问题整治工作中,自查自纠走过场,对食材采购未公示、学生餐质量不达要求等问题未进行整改,宋文忠、杨正均分别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廉洁常德 2019年11月1日)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对“大老虎”露头一个打一个,威慑效力愈加明显,政治风气日益清朗,但要彻底清除基层中的“微腐败”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它们权力层次较低、涉及金额较少、影响范围较小,就像是平日在阴暗的地方隐藏得很好的苍蝇,吸血不多,痛痒一片,却一时之间难以捕捉。
苍蝇虽小,危害不小,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抱着“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在铁规严律之下依然不知止不收敛,没有形成“不敢腐”的思想自觉,而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变着法子“玩花样”,挖空心思“耍手段”,以此来达到“吃、拿、卡、要、贪”的目的,“微腐败”的黑手触及到的领域都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这里面关乎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公正公平,它不仅蚕食了人民切身利益,带偏基层的干部作风,还会降低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基层“微腐败”到达了“苍蝇扑面”的程度,那就可能成为大祸害。一方面,我们要在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上深入细致,既要打造约束“小微权力”的笼子,又要厘清权力运行的责任边界,确保责任明晰、用权规范。还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盯紧重要领域、关键少数、重点环节,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另一方面,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候主动与他们谈心,督促严格自律、遵规守纪,在彷徨中指明一条正确的路,让其悬崖勒马。
“微腐败”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若是放任不管,“苍蝇”也会变成“老虎”,因此整治“微腐败”不容小觑,必须从快从严查处惩治,不仅要出重拳、祛沉疴,也要遏渐防萌、端本正源,彻底铲除滋生“微腐败”的土壤。 (澧县第六中学 程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