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捞一把”终将“满盘输”
“孙千明觉得自己本该退居二线安享晚年,现风里雨里忙采购,如不捞点好处,实不甘心。遂伙同他人共套取公款68万余元,个人分得36万余元。”“2018年8月,孙千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9年1月,被判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20万元,违法所得被追缴。”(摘自10月3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老实人”念歪“生意经”》)
从文中得知,54岁的孙千明因忠厚老实被“委以重任”,负责公司采购工作,但终敌不住诱惑,想在退休前抓紧时间“捞一把”,最终身陷囹圄。孙千明的案例再次告诫我们,切莫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船到桥头车到站前“捞一把”的思想。否则,晚节不保满盘输。
人人心里有本账。自由若氧,用不觉、失难存。多想“失足”后,每天面对高墙铁窗“蹲监坐牢”,生命倍受煎熬。《铁窗泪》中“人生最大悲剧,莫过于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痛苦,莫过于失去亲人和朋友……”的歌词,句句锥心刺骨。树靠皮,人靠脸。古人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人生在世,名节最重”。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众。我们要惜清“名”正“誉”,纵船快靠岸车快到站,亦切记“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的古训,爱己惜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业不廉是党员干部最大风险,当取本分之财,严守廉洁底线,管好“手足口”,心态平和,若心存“最后捞一把”的侥幸,就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断送含孙弄饴天伦乐,使人生“第二春”变成漫长寒冬,血本无归,巨不划算。此外,还宜细细掂量政治账、家庭账、亲情账和健康账,勿“越雷池”,以避“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悲剧。
两利相衡取其大。少数党员干部退休前却心怀“小确幸”,工作一世、糊涂一时,抓紧“最后时光”捞一把,却把自己“捞进去”了。如,广东省汕头市档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陈乐群,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宋利菲,辽宁省政协原常委周连科,重庆市原外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谭定华……皆因“最后的疯狂”而被惩办。宋代朱熹曾言:“保初节易,保晚节难。”中纪委曾统计,被查处公职人员中,51至60岁的占53.7%;61至70岁占10.6%;41至50岁为17.1%;40岁以下仅0.8%。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自我立法”,谨防“功成身退”前后误入“樊笼”。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警惕临退前的权力疯狂,多想古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告诫,多学周恩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教诲,自省自励,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给自己的人生画好完美句号。(安乡县纪委驻财政局纪检组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