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是“病”,得治!
日前,上海市纪委通报曝光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其中,奉贤区奉城镇洪东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钱卫明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群众反映诉求消极应付问题引起广泛关注。(10月25日 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
“官”,原义是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僚”,辞义为同在一起做官的奴隶或者差役。“官僚”,本义为政府官员,并无贬义。但是一旦配上“主义”或“作风”二字,便变成病态。
何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文章中如是概括,并在文中归纳了20类“官僚主义”病态。整治“官僚主义”,如开方治病救人。笔者认为,整治“官僚主义”需要打出“组合拳”综合施治。
要抓牢宣传教育,不做“官老爷”。受历史因素影响,官僚主义在一些党员干部心中“根深蒂固”,难以祛除,习惯了颐指气使,摆老资格、当“官老爷”,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心病就得心药医。”要从整治思想顽疾出发,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反对官僚主义精神的理论著作,学原著、学经典,挖掘身边的典型,在学习教育中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权力观,从“官老爷”特权思想中释放出来。收集整理在巡察、整改、督查、监察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官僚主义作风案例,形成反面警示教育题材。通过正反教育相结合,引导鼓励干部把精力放在工作事业上而不是作威作福上。
要抓住“关键少数”,争做“革命家”。整治官僚主义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领导干部是执政骨干,也是行政管理的中流砥柱。整治官僚主义要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要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政治巡察、谈心谈话等形式,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检视自身问题,实现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要抓好整改落实,甘当“实干家”。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在于求真务实。整治官僚主义,不能走过场、念唱功、练笔功,要有实干家的精神,即对工作倾注更多热情、对群众充满更多感情。同时,加大党务政务公开,整合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大法律监督等力量,使广大干部行为受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监督,并与考核和晋升挂钩,让官僚主义无藏身之处。
官僚主义是“顽疾”,是凝心聚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肠阻梗”,不仅会遏制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还会阻碍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为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个顽固的“政治病”必须要清除。(桃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翦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