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岂是违规发放津补贴的挡箭牌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纪委通报了7起巡察发现的典型案例,其中北白象镇万家社区管委会原党委书记叶建国、原主任陈晓欧、原副主任兼内勤郑亦凯等人利用成立“五水共治”基金会的方式,截留挪用消防补贴用于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成为了焦点。(中央纪委监察报10月15日)
近年来,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公款项目管理、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也成为了当前反腐倡廉的焦点话题,随着党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敢于觊觎公款项目的违规违纪分子均得到了应有的惩处。权力被放在了阳光下运行,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公用款项使用明细公开接受监督,可正是在这样的风清气正的大环境下,极个别党员干部却挤尽脑汁,费尽心思顶风作案,打起了挪用公共款项用于发放私人津补贴的歪主意,搞起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障眼法,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敢于打公款资金项目的一切行为终将难逃法网恢恢。
深度剖析叶建国的案例不难发现,叶建国等人走上违法违纪的道理其根源是党性意识不高,纪律观念不强在作祟,内心存在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极端错误思想,把公用款项用于发放津补贴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想方设法”套取公款替干部谋福利,最终沟壑难填,栽倒在自己一手搭建的“栈道”上。
欲望之心不可有,为人当知足常乐,常思贪欲之祸,时常“投豆自省”,要做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反之纵观近年来的落马官员,无一不是贪欲之心在作祟,最终被“围猎”,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党纪国法的严惩。要知道,贪欲如洪水猛兽,欲望的阀门一旦被打开,贪欲之心便如洪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跌入无尽的深渊。“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想打公款这块“唐僧肉”主意的人终难逃纪检监察机关的“火眼金睛”。(澧县司法局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