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私利满肠必然公利遭殃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通报了原广东省湛江市金叶贸易公司原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林茂的违纪案例,林茂为谋取私利,不择手段、不顾组织原则,私自决定公司发展的重大决策,导致约2000万元的国有资金无法收回,最终被广东省湛江市纪委监委立案查处。

仔细阅读通报全文不难发现,林茂的查处皆因其私利至上,导致他将公家利益全然抛之脑后。在自认为仕途受挫后,便一心只想发家致富。在担任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位置上,借为企业创收为名与合作企业老板成为“互利共赢”的同盟,暗里借私款收高息,明里借公款收低息,好方便企业老板用公款偿还私款,不仅自己能够收取高额利息,还能确保企业老板有钱还款。

“互利共赢”的背后,实为损公肥私,重私利轻公利的典型。殊不知,党员领导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无视纪律规矩,心无所畏,行无所止,必然会走上堕落腐化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党校中青班上曾把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放在一名干部需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之首,显而易见,公与私是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的重大考验,而能不能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能力的硬标准。

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守好公与私的天平,关键看两点。一是用好公权。公权姓公,由人民赋予。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权力的掌管者,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自觉用严守纪律规矩,量好公与私的边界,确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用好公款。公款姓公,一分都不能乱用。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把公款当自己的提款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想方设法占公款的便宜、绞尽脑汁损公款肥自家腰包。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时代重任,承担着使命重托。能否赢得出彩人生,有一番作为,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能否始终保守初心,事事出于公心,做到公分明。否则私心杂念作祟,怀揣私心工作,甚至损公肥私,必然将落个悲惨结局。(石门县南北镇纪委彭子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