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标本兼治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村里困难户太多,上面给的低保指标不够分,咱就动起‘歪脑筋’进行变通处理。”安徽省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主任曾德清,对该村以“并户保”的方式截留低保金18.56万元供认不讳。最终三元村4名村干部因违反国家扶贫政策规定,平摊、截留、挤占贫困户低保资金,受到党纪处分。(中国纪检监察报10月11日)

笔者从近年来了解到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来看,许多案件违纪违法的手段都是惯用的伎俩,有危房改造优亲厚友的,有虚增工程量套取财政资金的,有惠农资金发放中雁过拔毛的等等。本该是惠泽困难群众的扶贫资金,却被某些人玩弄于股掌间,成了唐僧肉。这些伎俩被反复成功使用,说明了脱贫攻坚中的“拍蝇”任务艰巨而繁重。抓不好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仅会损害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威信,还会践踏社会公平的底线,失信于民,让脱贫进程受阻。

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精准聚焦,以零容忍的姿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要拧紧督查箍子,保持高压态势。高压态势的保持,不在于一年督查的频次,不是搞让基层单位应接不暇的形式主义,而是讲求高标准严要求,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聚焦问题的整改落实。要提高督查的质量,不能痴迷于“纸上功夫”,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看材料、看报表、看痕迹上,要深入到群众中去,问实效、看实绩,从群众口风看干部作风。

要用好追责鞭子,敢于伤筋动骨。坚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绝不姑息,让“脱贫攻坚追责”的鞭子打得响、打得远、打得准。既要让那些啃食扶贫资金的“苍蝇”“蛀虫”伤筋动骨,也要让那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的孬官懒官伤筋动骨。对那些打着“集体决策”“存入集体账户”的幌子,弄虚作假、逃避追责的,也要实现精准“打击”,不落一人。

要擦亮警示牌子,坚持防范未然。对于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例,要定期通报,点名道姓地曝光,起到处理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要用活用好“四种形态”,对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经常性“敲警钟”、“绷红线”。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早处理。

要扎牢制度笼子,严防权力越狱。建立对督查中发现问题的剖析机制,以问题为切入点追溯制度层面的不足,督促相关部门在规章制度上“亡羊补牢”,补短板,堵漏洞,关死“暗门”和“天窗”,扎牢不敢、不能、不想腐的制度笼子。在脱贫攻坚中,强化按制度办事的意识,用制度管事管人,用制度约束权力,释放制度力量。

此外,还要多想创新法子,提升监督能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限越来越近,慢不得、等不起,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澧县盐井镇 黄晓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