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把稳思想之舵 自觉抵御“收礼风”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湘潭、邵阳、永州、怀化等地通报了1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其中包括多起领导干部或者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违规收受下属及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个人红包礼金的问题。目前,相关涉案人员都已收到党纪处分。(据9月23日 三湘风纪网 )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在中国古代是代表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节日前后走亲访友、礼品馈赠本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习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干部利用节日、职务之便大量“吸金”,收揽“财物”,进行“权钱交易”,形成了一种丑陋的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是自身觉悟不到位,思想“抛了锚”。

抵御“收礼风”,群众的举报和纪委的监督只是一种“外力”,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修炼内力”,把稳思想之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清朝廉吏张伯行,被康熙评价“操守为天下第一”,在任职期间,他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张贴于居所和巡抚衙门。檄文言简意赅的说:“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我的名节;一厘钱、一毫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宽待一分,老百姓所有的恩惠就不止一分;索取一文,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与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谋而合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是为民办实事的,而不是自己谋利的工具。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却赠檄文》当做一面“镜子”,时刻告诫自己要严以用权、廉以为官,真正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落到实处,自觉对红包礼金说“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就是为了告诫我们的干部,思想觉悟对一个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意义。《后汉书》中记载,东汉学者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报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拜见,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但杨震却义正词严地驳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正是因为杨震“四知拒金”的自律和将“清白”留给后世作财富的思想觉悟,才换来其家门四世清白、家风廉正,被千古传颂。然而,有些干部却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揣在兜里的才是实在的”,只要收礼做的更“隐秘”些,收礼的方式更“安全”些,就不会有人发现,甚至有人觉得“少拿点”、“少收点”,“正义之剑”就砸不到自己头上,但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只能是咎由自取,追悔莫及。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更应牢牢把稳思想之舵,坚持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向杨震将“清白吏子孙”留给后世作财富的廉洁操守看齐,向张伯行为谢绝馈赠书写犀利《却赠檄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看齐,自觉抵御“收礼送礼”的不良风气,方能行稳致远。(澧县金罗镇 何权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