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抵制“红包文化” 树立廉政新风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8月6日,湖南省纪委下发通知,自即日起,湖南统一撤销廉政账户,并就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行为提出更加严明的纪律要求。廉政账户撤销后,红包礼金就是“雷区”,别看小小红包,领导干部的堕落多从它开始,往往开了头,就难以收住手。从这次省纪委通报的4名省管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的典型案例就可看出来,长沙市原副市长李晓宏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的历史长达18年,省直机关工委原委员周松柏更是长达24年,十八大后他仍然收了534万余元红包礼金,真可谓“红包收得手抽筋”。(三湘风纪网)

腐败现象林林总总,送收红包,便是其中很普遍、很典型的一种。红包文化本来是我国长久以来的礼仪传统,是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体现和谐相处的友好情感。然而,当红包礼金与权力捆绑之后,就变了味道。慢慢形成了拿红包才能办事的不良风气,百姓办事的成本越来越高,苦不堪言,而领导干部的腰包也越来越充实。领导干部以掩耳盗铃的心态,认为这是正常人情,使心中的防线变得松懈,极大破坏了当地的廉政环境。红包的方式也越来越新颖,现金、有价证券、各种消费卡、会员卡等,一揽子全收。让领导干部有了借口,使得领导干部心中没有了畏惧,红包泛滥,污浊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政治生态。

省纪委省监委这次撤销廉政账户,向社会释放了十分明确的信号:一是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全面从严治党以后将越来越严,对违规收受红包礼金必须“零容忍”。二是对“红包礼金”,再没有缓冲区,没有避风港,没有任何空子可钻。将廉政账户作为逃避的手段的后路已经彻底断绝。

其实对于红包,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反感的,坚决抵制的。但是那些收非所愿、却之不恭的红包,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逃避这种红包,简直就像逃避瘟疫一样。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红包的困扰,堂堂正正地为人民服务,甩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因此,采取坚决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直指要害,发人警醒,小恶不止,必成大患。凡是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必定是能在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那些在小事上收送、小节上放纵的人,极有可能走向蜕变堕落。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慎始,事事慎微,惟有如此,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澧县如东镇  宋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