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三必谈” 莫让谈话成“空谈”
谈心谈话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重要形式,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谈心谈话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怎样落实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让谈心谈话发挥实效,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谈什么的问题上,应坚持“三必谈”。
精准发力,坚持廉政风险必谈。要结合谈话对象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从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要害点”着手,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要谈出深度、谈出力度,把问题谈清、把根源谈准,把道理谈透、把意见谈明,切实谈懂谈晓、谈通谈透,提高党员干部防范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
有的放矢,坚持关键岗位干部必谈。要紧盯“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坚持“对症下药”防止“带病上岗”,要立足业务实际、突出个性问题,引导干部从工作程序、工作纪律等方面,理性思考,辩证对待。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点,防患未然;对已出现问题尚未构成违纪的,要查找“病因”,严肃批评,及时挽救,防止积重难返。
提前预防,坚持有关纪律要求必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要让“六大纪律”落地生根、禁令生威,就要从小处着手、从日常出发,对党员干部早提醒、早预防,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树牢纪律底线、心中有所警戒,防止小失误酿成大错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严管理党员干部,重在认真,贵在平时。党员干部既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也要着眼小事,落脚细处。谈心谈话既要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也要能及早发现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让日常监督成为常态,常念“紧箍咒”,善用“三必谈”,真正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的防线。(津市市纪委监委 周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