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扶到“心坎里”
当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全面铺开,气氛浓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间紧迫。要实现此目标,须不忘初心,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精神,撸起袖子干到底。
然而,至今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对脱贫帮扶不上心、走形式。有的到贫困户家喝茶聊天,不摸情况,搞“做客式”帮扶;有的就是送钱送物,搞“救济式”帮扶;有的将任务委托同事代劳,搞“委托式”帮扶;有的不入户,坐在家里指挥,搞“遥控式”帮扶;有的帮扶一阵风,搞“活动式”帮扶;有的制定措施不切实际,搞“画饼式”帮扶……不走脑更不走心,引起群众不满。
脱贫攻坚是民心工程,要赢得这场“大决战”,就要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以百姓心为心,把扶贫扶到群众“心坎里”。
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担其责、尽其职。一些帮扶干部因工作马虎敷衍,对帮扶对象“画像不准”、对情况“一问三不知”;因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架空”上级要求,搞“雁过拔毛”,疏远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原因在于没把群众放到心坎里。“时代楷模”燕振昌一心干事、勇于担当,直到生命终止的前一晚,还打电话给班子成员,细致交待第二天要办的几件事,生命终止的那一刻,还伏案握笔写下当天要办的事,人称他“活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燕振昌同志告诉我们,什么是初心、什么叫把群众放在心坎里。对少数“掉链子”的扶贫干部当以燕振昌、王新法、黄文秀等同志为榜样,恪守初心,以民心为根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全心为民解忧破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和要求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督查是推动执行落地的“杀手锏”。对于“不走心”的扶贫干部,要高频率、非常规的开展监督检查,以督查促其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干事创业。为此,坚决防止“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的现象,要在监督检查质量上下功夫,多“弯腰涉水”“红脸出汗”,动真刀真枪,以督查提帮扶质量,使帮扶工作让群众由衷满意。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极少数扶贫干部敷衍塞责在于问责不严。历史上,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选派官员按区域督查政令执行情况。明代张居正改革,创制“考成法”,明确提出“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将官员应办事项定立期限、登记在册,按月检查,裁撤冗官。知史为鉴,要想扶贫扶到“心坎里”,须高悬问责利剑,对扶贫中发现的问题要一查到底,并“一案双查”“一岗双责”,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以责任倒逼促使帮扶单位和干部全心扶贫、服务群众。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奋战一线的扶贫干部,当初心如一,越是艰险越到最后,越要咬定青山、不“开小差”,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早日共圆全面“小康梦”。(安乡县陈家嘴镇 丁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