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能如此“走捷径”
近日,云南省丽江市纪委监委通报曝光5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永胜县程海镇兴仁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成平均分配农危改补助资金问题。2015年,程海镇兴仁村委会东岩村将4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万元平均分配给43户建房户。2016年,程海镇兴仁村委会东岩村将6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73483.26元平均分配给18户建房农户。王金成对兴仁村委会东岩村平均分配2015年、2016年危房改造资金的问题负主要领导责任。2019年5月,王金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东岩村平均分配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做法,看似是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实则是该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产业扶贫上存在图省事、“走捷径”的思想,这彻头彻尾暴露出一些地区精准扶贫存在有政策、不落实,假扶贫、走过场,有资金、平均摊,或者只扶贫、不扶志的尴尬现状,致使一些贫困户只在数字上发生变化,今天名誉上“脱贫”,不久后又“返贫”。这折射出的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顽疾,是少数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表现。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没有把贫困群众持久的、长远的利益放在心上,没有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扶贫工作。这种“抄近道”、“走捷径”,背离了党和国家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初衷,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整个扶贫工作质量,理应及时刹车、及时纠正整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超强的国家治理能力,也为世界扶贫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包容性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靠的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可走,脱贫攻坚更不能抱着“走捷径”、“图方便”、“求速度”的干事态度。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这条路上,每一分成绩都是攻坚克难、荜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干出来的,没有半点的弄虚作假。我们要想实实在在地让贫困群众过上更持久、更富裕、更美好的生活,就要真正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牢记心中,实事求是干工作、扎扎实实搞扶贫,唯有把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决策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才能真正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津市市委巡察办 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