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基层调研要沉下身去“摸活鱼”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办公室里,挑灯学理论找遵循;烈日下,走田坎进车间问需问计于民;会议桌前,集中会商,进行头脑风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特点,突出问题抓调研,抓好调研促工作。(摘自四川日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目的是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把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要适应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摸准问题的病症、病因,光靠在办公室看材料、会议室听报告是了解不到的,按照新闻中介绍的“非得沉到基层下深水、摸活鱼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一句话概括——‘身入’更要‘心至’。”而“摸活鱼”这种调研方式体现的正是“扑下身子、沉下心去”的调研要求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活鱼”去哪里捉?还得去“池塘”。而基层调研的“池塘”就在百姓家里、在群众身边,在田间地头、在劳作一线。“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的走马观花式调研看不出百姓的忧愁疾苦,也听不到群众的呼声诉求,只有跟群众坐一条板凳,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听到原汁原味的意见,获得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做“假样子”、玩“花架子”,搞“一阵风”式调研也发挥不了调研作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有脚粘泥泞、深入“现场”,多听实话、多察实情,才能找准问题根源,找到问题解决的“秘诀真经”,收到调研实效。

“活鱼”如何摸?还得有“摸鱼”的过硬本领。池塘里的活鱼活蹦乱跳、机灵滑溜,要精准无误地捉到,还需一定的技巧和本领。有如老师“授渔”,学生“捉鱼”的能力在于平时积累、在于广泛阅读,而对于调研者来说,要摸到“活鱼”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在不断的实践中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星,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针政策,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带着具体问题下基层,带着具体问题去调研,才能有针对性性地摸准实情、解刨麻雀、对症下药;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务实作风,调研不是走过场、不是搞形式,不需花拳绣脚,更力戒弄虚作假,要讲究客观事实依据,精准识别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要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亲力亲为的态度,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摸。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特点,扎实开展好调查研究,俯下身、沉下心,摸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大鱼”,发现自己想要发现的真问题,用更务实的调研作风、更扎实的调研成效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汉寿县纪委宣传部  余燕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