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三勿”,做忠诚、干净、担当干部
近日,辽宁省瓦房店市委原副书记、政府原市长高顺东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通报指出:高顺东理想信念丧失,无视党纪国法,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做两面人,对抗组织审查,参加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拉关系找门路“跑官买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搞钱色交易;操纵工程项目,违规招投标;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9年9月02日)
案例表明,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纪律意识淡薄,只为满足个人欲望。人是生而有欲的,欲望是本能的一种体现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不要被欲望的表象所困、迷失,要看到欲望背后的本质,控制、抑制、克制欲望。欲望对干部来说主要在名、利、权三方面,因此干部要做到三个“勿”,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
勿为权迷,做忠诚干部。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则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权谋私,则害人害己。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如果一心只想求升迁,就很容易走“歪门邪道”,从而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要正确对待权力,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都能做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干部要以百姓心为心,树立正确权力观,谨慎用权、规范用权、科学用权,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品行践行初心使命。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干部,牢记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老百姓办事的,做到权为民所用,“迷”从何来?
勿为利锁,做干净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工作中到处是诱惑,因此干部政治站位要高、信仰要坚定,做到不为利益锁住党性。“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一旦没守住政治纪律、规矩,发生金钱、权利、美色等交易,便给自己上了一把利益的“锁”,想走出来就难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各级干部要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办群众之所思、所盼、所急之事。做清正廉洁的干部,只会开启为群众谋利益的门,“锁”从何来?
勿为名累,做担当干部。适当追求,可以推动干事创业的激情,是一种催化剂。过分看重,思想便被枷锁捆绑,产生怕做不好、做不成、做错等畏缩心理,最终导致不作为、不担当。“赢得生前身后名”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在意就会畏首畏尾成为担当的绊脚石,便停留在当前,不敢创新、作为、担当。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之人。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名吗?(安乡县大鲸港镇 牛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