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为“违规收送红包礼金零容忍”拍手叫好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仔细研读了省纪委印发的《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不禁让人拍案叫好。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不仅影响到公权力的执行、法律与制度的实施、破坏公平正义,而且有损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容易滋生各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越来越高,廉政建设之弦越绷越紧。2013年省纪委印发了《关于设立廉政账户促进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通知》(湘纪发〔2013〕23号)。设立廉政账户的初衷,主要是为收受红包礼金的党员干部提供一个纠正过失的通道,在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有的收得多交得少、有的突击上缴礼金以求自保,甚至企图借廉政账户来规避、对抗组织调查,收礼办事、贿赂寻租的空间依然存在。省委出台了“约法三章”规定,此通知对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实行零容忍,从2019年8月6日起全省统一撤销各级廉政账户。这次撤销廉政账户,就是向全社会表明,在红包礼金问题上,没有缓冲区,没有避风港,也没有任何空隙可钻。

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看过的漫画,漫画里一位大腹便便的官员把一只大母鸡藏在身后,只拿出一根鸡毛示人,说:“有人想用鸡毛来贿赂我。”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明戒尺就是让人心存敬畏,有自知之明。涉及违规收红包礼金的就不能收,送红包礼金的就不能送。对红包礼金必须当面拒收,对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拒收的,必须及时上交组织并作出说明。那么送礼的人跑得掉吗?怕是不敢再送了罢!

许多腐败堕落的党员干部往往是从战战兢兢收一个小红包、一点烟酒开始的。红包礼金陋习积弊已久,非出重拳、非下猛药难以根本杜绝。此通知明确了监督对象,定义了红包礼金,对特殊情况规范了时间和处理方法,明晰了零容忍的党纪红线。从8月5日省纪委省监委通报了查处的4起省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省纪委《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要求,及时撤销廉政账户,紧盯关键少数和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对顶风收受红包礼金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同时,党员干部亲属收受的,追究党员干部责任;对送红包礼金的公职人员,与收受者同样严肃处理;公款送礼的,对相关责任人从重追究责任。

中国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传承优秀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公务关系、公务活动违规收送红包礼金是一种变了质的“人情往来”,算踩红线、越底线,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陋习。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应当不断升级自律,认清红包礼金的本质与危害,主动拒绝红包礼金,坚决抵制收礼送礼陋习。作为党员干部,得把“修身齐家”当作必修课,始终对违规收送红包礼金零容忍,努力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市档案馆  赵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