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挖穷根”切忌“花钱刷白墙”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求是》杂志第16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要文章。在谈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时,他说,“像花钱刷白墙,又不能吃不能穿,搞这些无用功,浪费国家钱”,直指要害。

“花钱刷白墙”,造盆景、抓眼球,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了“挖穷根”的质效。不难看到,少数党员干部对脱贫帮扶不上心、搞形式。有的到贫困户家喝茶聊天,不摸情况,搞“做客式”帮扶;有的就是送钱送物,搞“救济式”帮扶;有的将任务委托同事代劳,搞“委托式”帮扶;有的不入户,坐在家里指挥,搞“遥控式”帮扶;有的帮扶一阵风,搞“活动式”帮扶;有的制定措施不切实际,搞“画饼式”帮扶……这些现象不仅增加“挖穷根”难度,更易引起群众不满和反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赢这一“硬仗”,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不断提高站位,想干事;锤炼本领,能干事;砥砺品行,干成事;纯洁初心,不出事。不用“声音”而用“身影”指挥,始终以王新发、黄文秀等优秀扶贫干部为榜样,下沉基层,与群众“零距离”,尤要有为困难群众办事的“决心”、为其解难的“苦心”、为其排忧的“诚心”、为其着想的“热心”,做“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清晨一身雾水”的“三水”干部,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进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磨砺、“夙兴夜寐、夜以继日”的辛劳、“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顽强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把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兑现”。

挖掉“穷根”、攻下精准脱贫“上甘岭”高地,须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划清“楚河汉界”。历史上,赵括“兵败长平”、马谡“痛失街亭”,败在“空谈误国”、败在“纸上谈兵”,教训深刻。截至2018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1660万人;今年“两会”提出2019年要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振奋人心。要挖掉这1000多万困难群体的“穷根”,必须扶贫先扶智,化“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不当“进村喇叭响、进餐酒杯响、布置工作手机响”的“三响”干部,不去七嘴八舌表“功绩”、弄虚作假摆“痕迹”、精挑细选找“演员”,不搞实绩靠凑、材料靠编、业绩靠吹的“假把式”,以免“误正途”。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要以问题导向,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决说“不”,强化源头治理,严抓严管、抓早抓小;对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严重损害困难群众利益的,要“横眉冷对”、横刀亮剑,精确制导、定点爆破诸如“花钱刷白墙”等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题,以监督问责倒逼责任压紧压实,以看得见的实效取信于民、还利于民。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目前,脱贫攻坚已处于攻城拔寨的“关键点”上,我们当“行百里半九十”,实干苦干加巧干,遇山开路、逢水架桥,方能挖掉“穷根”,让困难群众不再“愁”。(安乡县第二中学 钦大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