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廉政账户”让“假清廉”无处藏身
湖南省纪委日前下发《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2019年8月6日起,全省统一撤销各级廉政账户,并就严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作出明确规定。(8月6日 三湘风纪网)
所谓廉政账户,简单说,就是设立一个账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收受红包礼金之后,如无法退还或者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上缴都可以缴纳到这个账户。日后,如果有纪检监察机关查到此人,他可以凭借缴款凭证减轻惩罚。
可以说,在最开始设立“廉政账户”时,对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廉政账户”却被一些腐败分子钻了空子,成为了部分党员干部收受贿赂的“挡箭牌”。
所以撤销“廉政账户”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试想一下,上下级之间、商人和领导和商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在节假日、生日、生病住院、婚丧喜庆跑来送红包送礼的行为出现,无非是想用金钱开道,让领导干部的权力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撤销“廉政账户”,就意味着“先收礼再上交”的大门被堵上了,领导干部也再不能为自己的贪污受贿而寻求退路和借口。
撤销廉政账户,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挽救。“要是第一次伸手就有人监督,自己也不会走到今天”,许多落马贪官都作如此忏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腐败就是从“一”开始。一个红包、一份礼物、一笔感谢费……打开了敛财的口子,放出了欲望的缺口,就慢慢刹不住车、收不住手,“青蛙”就被温度缓缓升高的水“煮死”。而将廉政账户撤销,就从根本上堵住了这个“第一次”的口子,有助于有助于官员加强自律,在利益面前,懂得正确取舍,不致因贪心而滑向自毁前程的罪恶深渊。
撤销廉政账户,也能更好地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商人送红包礼金的目的最终还是看中了领导权力可以带来的利益,领导干部个人也应深知,在其位时“门庭若市”,不在其位必定是“门庭冷落”,收红包实际收的是权力,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本质上是投资,是钱权交易,是投资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的衡量比较。收了红包,权利职责就会变味,党员干部形象就会受损,干群关系就会疏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干部收受红包成了潜规则,那里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党风政风就会被带坏。
撤销“廉政账户”就是让“假清廉”无处藏身,使贪腐之路彻底堵死,真正让“不能收送”深入人心,让“不敢收送”形成常态,让“不需收送”成为风尚。(鼎城区纪委监委 何梦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