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廉政账户”让收受红包礼金者“硬着陆”
近日省纪委出台的《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指出,“从2019年8月6日起统一撤销全省各级廉政账户”,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笼子,提高了反腐标准,增强了监督执纪问责的刚性。
设立廉政账户的初衷是让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碍于情面”不便将红包礼金退还给当事人的“特殊”情况下将红包礼金缴纳到这个账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廉政账户的短板逐渐显露,部分官员收多交少,有的甚至在接受调查前将收受的礼金上交,更有甚者上交廉政账户的金额远超过组织调查的款项金额。“廉政账户”不是贪腐分子收受红包礼金的“保护伞”,更不是躲避组织审查的“缓冲区”。“撤销廉政账户”的举措不仅向全社会释放了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更是制定了一系列让收受红包礼金者“硬着陆”的强硬举措。
撤销廉政账户扎紧了从严治党的“笼子”。 2013年,省纪委就印发了《关于设立廉政账户促进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通知》,廉政账户成了个别党员干部的“免责金牌”,让他们抱有一丝侥幸,上缴就可以逃脱责任,放松了警惕心,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制度亟需完善修订,廉政账户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撤销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对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自以为遇上检查也可以“临时抱佛脚”的行为严肃查处,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全面从严治党的体系更加完善。
撤销廉政账户划定了反腐倡廉的“红线”。撤销廉政账户实则“严管”。就在当天,三湘风纪官网通报4起省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的问题,并发出通知,对顶风违纪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八项具体措施都是带电的钢牙,进一步明确红包不能碰,坚持抓大不放小,有利于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从而正党风、顺民意,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党风纯洁贡献力量,体现反腐无禁区、“零容忍”的态度。树立“红线”意识,筑牢廉洁堤坝,方能行稳致远。
撤销廉政账户增强了执纪问责的“刚性”。我们党越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艰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顶风违纪,不当面拒收不及时退还等各类违反规定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让这一“刚剑”斩断违纪违法人员的后路,努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石门县三圣乡纪委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