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关爱破除“谈碗色变”
记者从湖南省人社厅获悉,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实施方案》,从提高待遇、关心身心健康、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8月1日 新华每日电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是群众工作的直接联络者,是方针政策的实地宣传者,是规章制度的终端执行者。可以说,一线干部权力虽小,责任却大。
前些年,部分一线干部处于“重管理轻关爱”、“重整治轻提拔”、“重问责轻奖励”的尴尬境地。工作一旦布置下来,责任层层压实,担子最后都落在一线干部的肩上,动不动“考核”、“问责”、“调度”几座大山压下来,把一线干部压得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到了面临提拔的关键时期,有些一线干部宵衣旰食地干下来,因为过去工作中的一些失误,所有的成绩被“一票否决”。那些平时不出力,遇事光躲避的“老泥鳅”身上反而找不到什么毛病,渐渐地,很多干部表示,自己不是“不想为”,也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敢为”。
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洗碗效应”,一个人洗的碗越多,时间越长,打破碗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心思想是“干不如站、站不如唱” ,一些原本充满干劲的干部也“谈碗色变”了起来。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高明”的职场生存哲学,但事实上却潜藏着懒政、渎职、推诿的不正之风。试想如果任凭这种不良思想荼毒,那么我们的一线队伍势必软弱涣散,又何谈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究其根本,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科学明确、行之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机制为干事者鼓劲撑腰。所以,及时制定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制度,并对肯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科学的制度激励,可有效地遏制这种不良风气,让一线实干家们吃一颗“定心丸”,也成为改革创业者们一道“护身符”。
一方面,我们要在考核上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对做出成绩的应该加分,对无关大局的工作失误的少做减分,以实绩论英雄。另一方面,还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用好“三个区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支持那些想干事的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那些敢创新的干部,真心诚意地宽容那些有失误的干部,使干事创业的干部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
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就是说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只有这样,一线干部队伍的工作生态才能更加明朗、清晰,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津市市纪委监委 彭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