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当从会议“痩身”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后,各地均制定出台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以求贯彻落实,收到好效果。
对标上级精神,作为基层,笔者以为先从行文办会开刀,让基层干部从“看得见、感受深”中无奈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办实事。为基层减负,戒除会议中的形式主义,是深受基层干部欢迎的务实之举。近段,媒体纷纷报道的多会合一、开短会、少开会、不开不必要的会议,多利用远程视频召开会议等,这些形式很好,即节省了行政成本,提高效益,又减少不必要的财力、人力消耗。基层干部反映,这样的会议形式简明而效果不简单,深受大家欢迎。
然而,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任然把层层召开会议、开高规格的会议、“开长会、常开会”作为贯彻落实工作的“葵花宝典”,作为衡量重视程度高低,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客观地说,会议是安排部署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过度依赖会议、千篇一律、重形式,轻效果,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在某些会议上,同一件事情,强调的“婆婆”多,繁文缛节,重复啰嗦,毫无必要。这种过度依托会议,靠会议推动落实工作的乱象,是不动脑筋,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集中表现,属于地地道道的形式主义,应该剔除。
整治会议中的形式主义,最好的良方就是拧干讲话中的“水分”,去掉“杂质”,让“湿货”变成“干货”。少开会、开短会、开实用的会。会议该压缩的要压缩,能合并的则合并,可以不开的坚决不开,“常开会”和“开长会”不是落实工作的好方法,作为基层干部与群众相处最近,要确实腾出精力,脚踏实地,沾满泥土,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解决基层困难,为群众服务,推动工作开展的首选之道。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流于形式主义的会议,依愚之见,不开也罢。相信在“基层减负年”中,只要上下一股作气,狠抓落实,一定会推动工作务实高效。 (临澧县纪委监委 龚道沿 章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