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了好干部“20字标准”,描摹了好干部的生动形象,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奋斗方向,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躬身实践的行为准则。在新时期践行好总书记对好干部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勇于担当。而在当下,物质稳定了、生活富裕了,部分干部就精神懈怠、脱离群众了,在工作中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在生活中勾结狐朋狗友,行贿受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担当不是本领恐慌“不能为”。有的干部对本职工作不熟、情况不明、业务不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积累,在工作上缺乏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碌碌无为,难以适应岗位要求。有时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没有应对之策,一出事就手忙脚乱、处处被动。有的单位干部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影响了发展。还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官威大,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超越权限、违反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决策,瞎指挥、乱拍板,最后自己驾驭不了,导致公共资源浪费、群众利益受损。

担当不是精神懈怠“不想为”。有的干部“心”不在工作上,欠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是缺乏岗位观念,缺乏责任意识,当官不履责,为政不思政,不想做事,不想履职,对应当承担的任务不抓落实,满足于混日子、耗时间。二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足,苦干实干精神不够,总是抱怨环境不好、干事不易,甚至还以“稳定是第一位的”的理由为借口,一味地求稳怕乱,不求上进,不想创新。

担当不是消极腐败“不敢为”。有的干部是怕事、怕人、怕媒体的“三怕干部”。一是“怕事”,事业心不强,遇到问题喜欢绕着走,遇到困难不敢较真碰硬,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搞选择性办事,容易办的就办,不容易办的能拖则拖。二是“怕人”,有的干部在遇到人情关系与组织原则相矛盾的时候,怕触及别人利益,不坚持原则,瞻前顾后,怕讲真话,怕丢选票,怕影响关系,怕惹火烧身;三是“怕媒体”,有的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工作中喜欢听安排、等指示,不敢闯、不敢干、不敢管、不敢创新,生怕惹出事情被媒体曝光。

担当不是有权任性“乱作为”。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不该管的,胡乱插手。该管的,乱管一气。这里既有干部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干部个人的品德问题。比如,不是依法办事,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甚至以权谋私,走向腐败。

有为才有位,有位当有为。每个领导岗位都是能力岗位,党和人民的事业绝不允许尸位素餐。破除无所作为的状态,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要让那些无所事事的“太平官”、只求无过的“平庸官”腾出位置,让那些想担当、能担当的人得到重用,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奋发作为,为党和人民书写出一份优异的答卷。(武陵区纪委监委 武纪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