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
板凳,《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用木头做成的一种凳子。板凳没有靠背,没有扶手,结构简单,材料坚硬而外在并不华丽。在广大的农村,板凳却是乡里乡亲聚会或议事的必备,简单而实用。群众坐在板凳上,围拢一起,无层次之分,敞开心扉共话浓浓温情。因此,党员干部要少坐单位的软沙发,多坐、常坐基层的硬板凳,与群众“零距离”,多聊民情,多知民意,多解民难,做一个接地气的好干部。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要将血肉之躯踏入到群众中去。古语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的“琼楼玉阁、临水阳台”,走到基层一线去,走到田间地头去,扑下身子,弯下腰来,低下头,向基层群众学习。到群众中去,甘于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卷起裤腿,撸起袖子,多身入基层,多吸收接地气,深谙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方可践行“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宗旨。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的呼声,洞察人民的疾苦,切实地帮助解决民之所难,贴近与民心的距离,更好的落实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要将鱼水之情融合到群众中去。有人说:“人来心不来,来了也白来;身到心不到,到了也白到。”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像一面镜子,倘若你用真心对别人,别人也一样会用真心对你。毛泽东同志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就是提醒党员干部就应该像鱼那样“知水性、知水恩”。党员干部来源于群众,要维护好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没有了水,鱼儿是无法生存的。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既要身到基层,心更要深入基层,用真心走进群众心坎里。“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将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牵挂于心;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将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知鱼水情,时刻将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作为最大责任。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要将为民之举践行到群众中去。“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苦干实干,把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务实之举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实现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根本利益。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干事创业中多出实招、办实事,想方设法多做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多做为民、利民之举就是兑现初心,就是履行使命,就是践行担当与作为。久久为功的为群众利益谋福祉,践行为民之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共青团安乡县委 刘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