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无敬畏之心,就会肆无忌惮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有位哲人讲,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就是“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慎独慎染,自律自胜。《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特别是年青干部要“慎独”,要在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人无人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对手中的权力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慎染”就是要求我们不受外部不好的因素所影响,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慎独慎染就是常怀敬畏之心,“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并及时地给心灵“除除草”、给思想“清清垢”,莫让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酒池肉林淋熄了斗志、虚荣攀比比掉了自信。清朝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写道:祖父在道光、咸丰朝官至道台,是个清官。年六十为滁州知州,在处理一个案件时,当事人送来万两银子的贿赂,他当初虽没有收贿银,把那人赶走。可晚上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谁不着,到了半夜,起来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自己:“陈某为何如此不长进!” 这样才安然入睡。党员干部需 “于无人时常自律,于细微处常自省”,做到“自胜者强”“官清赢得梦魂安”。习总书记说: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慎交友、交好友,经常净化“朋友圈”、纯洁“朋友情”、驾稳“友谊的小船”。
慎始慎微,防微杜渐。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清廉操守恰如一袭无瑕的白袍,容不得沾染半点儿利益的污墨。有个寓言说,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骚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很多违纪党员干部也是积小错铸大错,最后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细微之处见品行。例如,人民群众通过看党员干部是否大吃大喝、公物私用、收受礼物等小事小节,来评价干部作风的。党员干部当立足于早、着眼于小,及时“止损”、纠正偏差、修枝剪叶、正冠紧扣,防未然、防忽微、防初萌,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否则,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让步,导致终身之悔、千古之恨。
慎终慎欲,久久为功。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和珅一倒,嘉庆吃饱。”贪官和珅查抄的家产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国库每年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他一个人贪的钱抵得上整个国家十多年的收入,最终和珅被赐死。2014年10月,因受贿2490余万元被判无期的原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营运部主任苏顺虎,曾经声泪俱下的讲“靠捡破烂卖钱买学习用具和作业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童年下雨天舍不得穿鞋子;还有因受贿、贪污被判死刑的河北省委书记原秘书李真,欲壑难填,不知止、不收敛。类似这些古今风光一时的“大人物”最终沦为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无一不是忘却初心、偏离“轨道”而不能慎终如始、慎欲知足。
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当“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以敬畏之心用权,知止知足,方能行稳致远、幸福一生。(安乡纪委驻财政局纪检组组长 刘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