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整治基层形式主义 让“挂牌热”凉下来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随着村、社区组织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联系吊牌开始悬挂在基层的墙面上。据《半月谈》报道,一个只有5名工作人员的基层单位,门口却挂了29块牌子。这种由形式主义催生的挂牌过泛过滥现象近年来还有加速蔓延迹象,成了铲除不尽的“牛皮癣”。

墙上挂牌,原本是为了方便办事群众,明晰各办事部门的性质与功能。不仅有助于上级部门深入基层接地气,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有助于办事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但有的挂牌与为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有的是各项检查要求挂牌体现,各个职能部门都要求有活动室,如党建活动室、职工之家、图书书室等;也有的是为了争取工作经费,每挂一个牌子就有可能拿到该项目,争取到几万元的项目资金,如挂一个社区戒毒康复室的,到上面可能就能拿到几万元的项目资金。种种考核评价机制,迫使挂牌越发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这些只是为迎接检查争项而存在的“道具”挂牌,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满心无奈。基层单位是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也是落实具体政策的执行者,本该有更为务实的作风,如今这种“上墙”不“上心”的做法,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大部分精力去应付检查,顾此失彼,打消了他们干事创业决心。下一步,上级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更好地推动基层工作,为他们减负增效。

针对基层“挂牌”迎检的做法,其实基层应该明白挂牌只是检查中的一个指标,并不是检查的全部内容,工作是否做的好,重点还是在于是否落地成效,切实发挥其作用,还在于检查是否是走过场,检查时是否是匆匆看下就走。针对基层单位“挂牌”揽钱的做法,项目监管部门可以从事前严审批,事后严监管入手,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专款专用”,实现项目款项切实落地,做到无空隙可钻。

此外,可以建立起一套追责机制,明确“谁挂牌谁负责”“挂谁的牌谁负责”,做到任何一块挂出去的牌子有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主体,纪检监察部门更要用好“问责”利器,对“挂牌热”行为,尤其对职能部门以要求基层挂牌落实工作等形式主义的问题,加大通报追责力度,确保整治实效。

只有如此内外联防,上下联动,才有可能让“挂牌热”的形式主义无立锥之地。(津市市委巡察办 欧阳含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