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切忌“白马非马”贪腐论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却有干部把它当作了自家的“摇钱树”,做起自己的“生意”。2018年12月29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审理认定镇海区新城管委会原招商科科长黄伟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犯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罚金人民币42万元。(6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在黄伟与他人的权钱交易中,黄伟有一项“特别规定”——只收购物卡,不收现金,自认为“不收现金就不是受贿”,收礼品卡不过是“礼尚往来”。给自己受贿定“规矩”,看似“盗亦有道”,实则底线全无;用“白马非马”的贪腐论,看似颇有原则,实则自欺欺人。

“礼尚往来”,本是朋友亲戚间的情义交换,用对了地方确实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用错了地方则成为了一些官员受贿行贿的借口。腐败披上了“礼尚往来”的外衣,就为行贿受贿提供了便利。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借口,只要贪了,就没有所谓的“安全屋”;只要贪了,就逃不了“伸手必被抓”的下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的腐化都是从“三观”的扭曲开始的。作为党员干部,要摆正“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忌耍“小手段”、“小聪明”,忌贪“小便宜”。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阳光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学习和生活,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经常在思想上“紧一紧”,在思想作风上高标准严要求,比照初心自我反省,避免以“不收现金就不算受贿”的逻辑为贪腐找借口。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公权力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的空间。纪检监察部门要全方位制约和监督公权力,不能用信任代替监督,要给党员干部戴上廉政的“紧箍咒”。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深入了解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朋友圈,督促他们从小事小节做起、严起。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上下功夫,实现不敢腐的目标,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津市市纪委监委  王梓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