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用权 终食苦果
“原润禾小区管委会主任陈刚在代收水费期间,通过‘高收低缴’的方式私自截留超标收取的钱款,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纪委监委派出中兴路街道监察办公室通报的一起案件引发热议。这个10年前“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让群众拍手称快。(《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年5月30日)
审判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陈刚“任性”用权,无视党纪国法“乱作为”,将手中的权力作为攫取利益的工具,最终也让他自食其果。党员干部本应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理应心系百姓,以“民苦我忧”、“民贫我愧”的情怀为民办实事,然而陈刚却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这不但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使得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纵观近年来接连伏法的官员,从说情拉票,跑风漏气的小打小闹至吃拿卡要的小贪小腐,再至卖官鬻爵、敛财聚富的大贪大腐,皆因“任性”用权、不守规矩而成为“棒下虎”、“拍下蝇”。
然而,“任性”用权是表,思想认识不足是“根”。审视陈刚的落马轨迹,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党性修养欠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进而导致是非观、权力观、义利观出现偏差,以至于出现行为上的“跑冒滴漏”、违法乱纪。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治理权力“任性”,要从守规矩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会议上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规矩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约束权力“任性”,从制度层面的“规矩”来说,就是要扎紧“任性”用权的制度牢笼。“纸笼子”关不住“大老虎”,制度若缺失,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公款私用等行为就不能进行科学管控和处置。因此,必须加紧制度完善落实,及时组织干部学习制度内容,使制度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权力在法律的边界内规范行使,防止“牛栏”关不住“猫”的怪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有“规矩”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闭门“常思贪欲之害,紧绷自律之弦”,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抗腐定力,不放纵、不违规、不逾矩,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真正做一名懂规矩、守礼仪、敬法律、知廉耻的群众利益代言人。(汉寿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 邓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