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治慵治懒才能真抓实干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层层践行。时代呼唤实干,事业需要实干,人民期盼实干,越进入经济下行期、结构调整期、改革攻坚期,越需要下大力气治慵治懒,真抓实干。

治慵治懒基础在于提高工作能力,让作为有底气。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不作为,部分原因是本领恐慌、底气不足,工作能力支撑不起工作实际,理论不够扎实,业务不够精通,技术不够熟悉,知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比如一些老同事不会用电脑操作,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理解不到位,媒体面前暴露一些领导干部公关能力欠缺,公共事件面前凸显一些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短板等,局限于用老思路、老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自然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结构,面对迅猛的技术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对日益多元的群众需求,经不起考验,拿不出办法,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担当干练形象,久而久之,怕出丑、碍面子,就产生畏惧心理、逃避心态,被贴上慵政懒政怠政的标签。治慵治懒当以干部的教育培训为先导,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消除疑惑、增强信心、提高能力,让党员干部作为有底气、敢作为、善作为。

治慵治懒重点在于端正思想认识,让作为有动力。党员干部不作为更多的要从思想层面上找原因,洗碗的媳妇难免会打破碗, 不洗碗的媳妇没机会打破碗,有的只是把官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忘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初心,在他们的脑子里,工作干劲的边界线与官位升迁的临界线是完全重叠的,以官位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划出的圆,就是他们最大的干劲范围。有的面对反腐高压,错误的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而目前一些党组织没有有效措辞治理不作为,致使不作为的官员做起“敲钟和尚” 、 当上“甩手掌柜”。因此,要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多宣传黄大年、廖俊波这些时代典型,多多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切实扭转不作为的病态,激发广大党员内生动力、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争当先锋。

治慵治懒关键在于建立规章制度,让作为有保障。不能让改造创新者、干事创业者、铺路架桥者流汗又流泪,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干部考核机制,让干事担当者上,让不作为者下。如果没有治理不作为釜底抽薪之策,就难以起到震慑作用,也会让当事人心存侥幸,形成破窗效应。只有以刚性制度惩治不作为现象,处罚一个、警醒一片、促进一方工作,才能根治不作为现象顽疾。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督查问责、作为激励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让干事者受委屈、不让改革者背包袱,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人民满意、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号巨轮正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多一点实干精神、担当精神、敬业精神,各地各部门要多一点治慵治懒、真抓实干、鼓劲加油,以实干为桨,以担当为帆,共同吹响向中国梦彼岸进军的冲锋号角!(武陵纪委监委 武纪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