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当警惕“59岁现象”
5月24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风正巴渝”发布了系列专栏“忏悔与剖析”的第九期文章——《夫妻“同心” 用足权力“有效期”——重庆能源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跃案件警示录》,重点指出了冯跃身上典型的“59岁现象”。
所谓“59岁现象”,是中国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一批有权势的人物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一种现象。值得警惕的事,即将“退休”的关键时期,趁着在位时“捞一把”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出现“59岁现象”并非偶然,他们在即将“功成身退”前为何却守不住临门一脚?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三种心理导致了“59岁现象”。
一是失衡心理。作为领导干部,退休则意味着失去权势,失去由此带来的种种优势以及优越感。为了补偿经济上的落差,填补政治上的失衡。因此趁机追求经济利益,趁在位有权之际再狠狠捞一把,为自己留下“后路”。二是攀比心理。人与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联系就不免有比较。看到过去的同窗、好友,通过各种途径都富了起来,自己也不甘示弱,认为自己比他们优秀,可钱比他们少,自己觉得太寒酸,就趁在位之际捞一点,即使退休,也不会比他们差。三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在位的最后一年,上级部门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监管,而且即便出现些小问题,就算查也查不到自己头上了,冒险大干一把,就退休了。这样的行为虽然有些风险却可以换来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些领导干部半生清贫、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不越雷池一步,却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这不只是这些领导干部自己的悲剧,也是党的事业的重大损失。领导干部警惕“59岁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意识摆在首位,时刻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强化党的意识,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严守政治纪律,给自己的政治生命画好完美的句号。
二是强化纪律意识。党纪国法是刚性要求,廉洁自律从来没有终点。即将退休的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敬畏党纪国法,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坚守纪律底线,消除贪欲之心和侥幸心理,管好自己、管好亲友及身边的人,正确处理好律人与律己、律内与律外、律上与律下的关系,站好最后一班岗。
三是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对即将退休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将其行使权力的过程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置于上级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管之中,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晚节不保”!
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领导干部要警惕“59岁现象”需要更加自觉地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监督意识,时刻慎独慎微,真正做到敬终如初、善始善终。(津市市委巡察办 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