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让政策“最后一公里”不“堵车”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近年来,政府部门正由管理型政府向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但在“最后一公里”便堵车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究其原因,是少数政府人员,能力不足而“不能为”,新政策出台,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对政策熟知度不高,不能理解政策,从而导致不能为群众办事。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对新政策的学习和普及没有主观能动性。担当不足而”不敢为”,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有敢想敢干的精神,许多工作人员怕出错、怕担责任,不敢去做。这样“最后一公里”便堵车现象,急需疏通,急需缩短,用党和政府的大圆拥抱群众的小圆,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我们需一点一滴打基础。能力不足可以学习,在面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新要求时,政府工作人员需用“工匠精神”一点一点的学,一步一步的走,把新政策,新要求烂熟于心,可以组织集体学习,可以要求上级领导部门专家、业务能手指导学习,争取第一时间学会、学懂、学好,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我们需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具备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才能真心实意去为群众办事,不能“摆架子,甩脸色”,不能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心态。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我们需一木不林求共享。很多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需要经过很多部门,而每个部门从接受到熟练,都需要一个过程,对政策的熟知度也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本着团结共享的态度,可以去上级求教经验,可以是兄弟单位“取取经”,也可以把自己的先进经验及时共享,这样即缩短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我们需一以贯之常坚持。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只刮“一阵风”,要跑一个永不止步的“马拉松”,让政策和服务一直持续下去。“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能有放弃和畏惧的心理,需要锲而不舍,坚定不移。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我们需一往直前敢担当。责任是我们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有不畏惧犯错的精神,要敢于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样才能做好为人民服务。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利民政策都需要我们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锤百炼”,度过“千难万险”,我们需勇往直前,勇不言弃,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武陵区纪委监委 武纪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