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从“源头”抓起
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对全县政务类微信公众号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累计停更、注销微信公众号220余个。类似的情况,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集中精简合并微信工作群400余个。这些是各地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的实实在在举措,“使基层能把时间和精力从运营维护政务类公众号上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受到基层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摘自5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微信群、政务APP,初衷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开展,但有的在实际工作中却背离了开发、使用的初衷,既给基层工作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更成了基层干部挥之不去的累赘。正如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会议多、文件多、调研多、检查多、材料多、报表多……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反弹回潮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花样繁多的“督查检查”让他们疲于应付,压得基层干部踹不过气来,苦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正常的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一通知的下发,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基层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各级各地各部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承担起相应的为基层减负的责任。
改变“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发文、开会是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的上级机关喜欢频繁向基层“发号施令”,有的部门一有想法就要发个通知,一有事情就要开个会议,一有工作就要搞个责任分解,“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有的上级机关甚至把出台文件的多少,召开会议的次数当作工作“成效”,这些做法看似为了推进工作,实则是官僚主义作祟。为基层减负,就要改变上级“随意下指令”的官僚做派,严格会议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文件审签备案制度,坚决杜绝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没有实际效果的会议。
解决“多头领导”的体制弊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中央有“规定动作”,地方有“自选动作”,部门有“创新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上级组建的部门、承担的事务,基层必须要有对应的机构或专人负责。然而,基层事多人少,大部分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一些基层干部,一天要参加好几个推进会、部署会,一天要接待好几个检查团、调研组,一天要完成好几个单位要求的材料、报表。要为基层减负,就要改变当前多头接受领导的现状,厘清工作职责,该由基层做的事由基层做,该由上级部门做的事由部门做,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
纠正“凡事留痕”的形式主义。必要的“留痕”是促进工作开展、倒逼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然而近些年,上级检查工作手段单一,往往只看工作资料、数据台账就评价工作的成效,重痕迹、轻质量,重资料、轻落实,让不少基层干部把精力都花在写材料、做资料、填表格上,有的甚至造痕迹、补痕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留痕”,影响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也挫伤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要为基层减负,就要敢于改变以往的考核检查方式,让上级机关多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将一些不必要的“留痕”去掉,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中。
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扎根基层、淬炼本领,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基层松绑减负,上级部门首先要勇于担当、奋发作为,把基层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把领导变指导,把督导变辅导,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武陵区纪委监委 武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