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耍官威”者必“官危”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网友爆料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在与群众座谈时态度恶劣、出言不逊,并让人调查发言者是哪个小区的。类似威胁的言语引发群众强烈反感。

官员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公众监督的对象,在民众面前本应谦和,但沟通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顺畅、不合意就口大气粗,摆出一副教训架势,一句“现场鉴定你听不懂话”,勾勒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嘴脸。

“耍官威”者处处以领导自居,端官架、打官腔、踱官步,在群众中耀武扬威,派头十足。他们丢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责任担当。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与众不同,这种心中无百姓、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作风,毫无疑问会引发群众的强烈不满甚至深切痛恨,直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败坏社会风气,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官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时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敬畏法纪,自觉学习法纪,熟知法纪,遵守法纪,把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作为始终坚守的原则底线; 敬畏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

为官要有容人之量。批评多为忠言,忠言往往逆耳甚至“闹心”。历史上,即使被誉为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也曾对犯颜直谏的魏征动过杀念,况乎常人!听得进、容得下批评尤其是尖锐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能及时发现和弥补工作中的问题与失误,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与失误;就能以别人、他事的教训为镜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

为官要有温心之语。言语要有亲和力,在与群众交流时做到朴实低调,谦虚平和。学会和群众“掏心窝子”地“拉家常”,才能真诚倾听民众呼声,真实反映民众愿望,真情关心民众疾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化解干群隔阂,增加干群感情;才能找到为政的正确方向,从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所谓“你靠近百姓一步,百姓就贴近你一分”,就深刻阐述了这一道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一宣示就是给“耍官威”者一记狠狠的耳光。官位和权力从来都不是炫耀的工具,国法面前无特权,党纪更容不得任何人对群众“耍官威”。(鼎城区委巡察办 王观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