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写作班子”莫当“文抄公”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日前,浙江省纪委公开曝光4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其中就有领导干部在抄袭文件时连地名都没改的问题,令人瞠目。原来,2018年上半年,时任杭州市江干区安监局办公室主任贺小罗,在起草制定一项管理制度过程中,从网上下载资料作为主要参考,连地名都弄错了。

文风不实,制定文件照搬照抄;会风不正,以会议代替落实……近年来,“四风”问题有所反弹,“隐形”“变异”暗流涌动。一些机关单位的“写作班子”也开始“邯郸学步”,玩起了“依葫芦画瓢”的“把戏”。起草文件不经思索,一味地“拿来主义”;下发通知“匆匆上马”,草草应付。最后的结果就是,甲地的文件“照搬”到了乙地,既没有结合本地实际,也没有根据当地特色,文件下发后,看似完成了任务,保障了政令畅通,弄虚作假之风却甚嚣尘上。

机关单位里的文字综合岗位原本就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岗位,它需要文字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材料写作技能和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任何一个懒惰者、懈怠者、浮夸者都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文抄公”们秉持的观念就是:“才不在高,抄抄就行;学不在深,改改则灵。” 照抄照搬说到底是一种不思进取、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为何要一味的去模仿别人、剽窃他人成果呢?基层工作千差万别,地方区域各有特点,如果不结合本地实际,一味地照抄照搬,那就是形而上,会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这是一种极为不可取的方式,是形式主义在作怪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坚决摒弃“拿来主义”,注重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通过学懂、弄通、做实,提出符合要求的发展思路、举措办法,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政机关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作为地方政策的制定者、上级政策的传达贯彻落实者,如果搞弄虚作假,那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做“虚”工,是“白费力”。出台的文件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一旦下发就是“铁板上订钉”。因此,文稿起草者务必要以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一字一句斟酌,一条一条检查,确保不出纰漏、不出差错。

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机关从事文字材料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抱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在实干中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桃源县纪委监委  沈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