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动扶贫“奶酪”的“黑手”
2018年至2019年3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了271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通报查处的283名党员干部中,乡科级及以下和村干部共有271人,占全部人数的95.8%,根据这项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已查处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主要发生在县以下基层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报 4月11日)
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完成脱贫任务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关于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主要集中在基层单位存在主体责任不到位,”四个意识不强“,监管失责、失职等,让心存贪念的部分党员干部对扶贫的“奶酪”动“黑手”,啃噬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让贫困户“心寒”,也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对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系、心之所惦。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期,需要精准的扶持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谨防动扶贫“奶酪”的“黑手”必须向基层“微腐败”开刀,推动扶贫领域微腐败的查处整治工作,让容易出现微腐败问题的基层党员干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震慑,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贫困群众真正脱贫。
“出水才见两腿泥”,遏制动扶贫“奶酪”的“黑手”,根本在于作风转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从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分析,其中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占了44%。对于基层的党员干部,认为精准扶贫的难度大,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贫困户也存在反感的态度,认识偏差。因此,基层的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也严重不踏实的问题阻碍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运行。可见,通过加强基层扶贫党员干部思想培训,促使其提高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增强责任,转变作风,以此来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让“黑手”不能伸,确保扶贫“奶酪”完美送到贫困户手中。
以责促行、以责问效。责任落实靠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阵口号、一阵风,而是要经得起检验,要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任务繁重,部分基层扶贫干部经受不住压力传导,“四个意识不强”,推诿、逃避应担之责,甚至认为“山高皇帝远”,难以查到自身,便利用职务之便分割扶贫“奶酪”,将扶贫任务抛之脑后,让贫困户迟迟不得脱贫,贫,贫困区难以奔小康,这样失职失责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扶贫工作的进展。因此,精准的问责机制,是推动责任落实的“利器”,让失职失责的行为通过严查快办和严肃问责得到遏制,严斩动“奶酪”的“黑手”, 确保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纪检监察机关对基层动扶贫“奶酪”的“黑手”必严肃惩处,“苍蝇”虽小,但影响恶劣。惠民款项是对贫困户的补助,应当一分一厘不少的送到贫困户手中,动贪念的党员干部不仅误了自己前程,也损害了群众利益,丢掉了群众的幸福。针对当下触动“奶酪”的行为应加大直查直办,通过边查处边曝光的方式警示扶贫干部动扶贫“奶酪”必严惩,建设朗朗乾坤的清廉社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汉寿县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 郑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