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侥幸必将不幸
2018年8月,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刘晓春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吉林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同年11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几个月前,其前任也被立案调查。白城师范学院前后两任一把手前“腐”后继,令人震惊……“我认为敬畏是纪法的孪生兄弟,侥幸是放纵的狐朋狗友。多少罪恶在侥幸的驱使下发生,又在侥幸的破灭下暴露。”刘晓春忏悔书中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纪检监察报 4月10日)
追溯刘晓春的成长轨迹和违纪违法心路历程,不难看出,其对纪法缺少敬畏、心存侥幸是防线失守、越陷越深的重要原因。因为心存侥幸,他认为收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送钱之人和自己都不乱说便无人知晓,于是利用手中权力疯狂敛财,甚至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反而随着自己权力地位的提升,“吃相”越发难看。因为心存侥幸,在他的前任任凤春被审查调查时,组织上不止一次找他了解情况,也没能让他“迷途知返”,他反倒在侥幸心理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单位刚查完一个党委书记,不可能接着查第二个党委书记”的荒谬想法。刘晓春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行为便是侥幸心态的典型,最后栽个大跟头也是必然的事情。
在众多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中,“侥幸”无疑是个高频词。这些落马官员并非不知违纪违法的恶果,但他们身中“侥幸”之毒,对“独、初、微”的关卡把控不严。在有了第一次违纪之后,发现“没出什么事”,于是逐渐由“小”到“大”,越陷越深,最终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甚至,还有些自作聪明的官员认为将违纪行为改头换面、由明转暗便可以做的天衣无缝、瞒天过海,殊不知监督无处不在,在全面从严治党无禁区无死角的当下,一切违纪所得都将是镜花水月,一切心存侥幸亦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罢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违纪违法始终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完善,也释放出党纪国法不容触碰、心存侥幸没有出路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去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当下,党员干部若还不知敬畏、心存侥幸,那就真是不识时务、自讨苦吃了。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党员干部要将纪律规矩铭刻于心,牢固树立底线意识,自觉摒弃侥幸心理,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汉寿县纪委监委 饶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