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当“政治攀附”裙带下的“政治门客”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8日,陕西省纪委监委发布的“对榆林市横山区委原副书记、区政府原区长周建国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的消息中,周建国“搞政治攀附”的表述显得格外刺眼。

现实中,党员干部“搞政治攀附”的例子并不鲜见。2017年,中央纪委通报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的问题时,称其“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陈树隆成为首个被指出“搞政治攀附”的党员干部。除此之外,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文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魏民洲和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均被指出“搞政治攀附”。早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肆鼓吹“汉大帮”、以师生名义攀附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的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便是“政治攀附”的反面典型。

事实上,所谓“政治攀附”,本质上即是党员干部主动阿谀奉承、巴结讨好职务比自己高、权力比自己大、说话比自己管用的领导干部,企图搭上领导这根“天线”,抱住领导这只“大腿”,攀上领导这根“高枝”,进而将其作为政治靠山和人身依附,居心叵测谋求晋升或谋取私利。诸如此类别有用心的“攀附者”,将“被攀附者”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极尽标榜“效忠”之能事,唯“被攀附者”马首是瞻,把本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异化成了对“被攀附者”个人的忠心,甚至不惜甘当他人弄权营私的“马前卒”、违纪破法的“急先锋”,俨然一副“政治家臣”和“政治保镖”的奴颜婢膝模样。

追根溯源,“政治攀附”之风之所以长纠不绝,根子上还是源于封建“码头文化”思想屡禁不止。部分党员干部将“朝中有人好做官”奉为官场圭臬,甚至认为能力再强不如靠山更大,政绩再好不如后台更硬,“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非但如此,个别领导干部亦希望“被攀附”,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一来,“攀附者”与“被攀附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周瑜打黄盖的微妙关系。“被攀附者”既可利用“攀附者”干预自己原本不便直接插手的事务,更可遍植门生党羽,保证退居幕后依然台上有人,而“攀附者”则好顺着高枝往上爬,借着“上面有人”一路平步青云,甚至拿着鸡毛当令箭,行“提篮子”腐败之事。长此以往,埋头苦干、为民务实者锐减,望风投机、巴结逢迎者陡增,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在“政治攀附”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党员干部大意不得,更糊涂不得,既要正确看待进退留转、迁贬浮沉,防止被过度膨胀的功利心牵着鼻子走,更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力戒党内关系庸俗化、山头化、圈子化。同时,各级党组织要用好用活谈话提醒手段,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倾向,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党员干部思想上“针大的窟窿”透出行动上“斗大的风”。此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需高举问责利剑,对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内“政治攀附”团伙,坚决斩断其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以雷霆万钧之势挖窝提串,换来党内政治生态的海清河晏、风清弊绝。

《中说·礼乐篇》有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搞“政治攀附”者,攀得越高,摔得越惨,附得越紧,倒得越快。奉劝蠢蠢欲动的潜在攀附者,切莫当“政治攀附”裙带之下唯“被攀附者”马首是瞻的“政治门客”,切莫在“政治攀附”之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收敛收手、悬崖勒马方为正道,否则,“政治攀附”之路的尽头,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津市市纪委监委  杨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