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敛不收手者必自毁前程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法院开庭审理了宁乡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刘平涉嫌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一案。是什么原因令1970年出生的湖南省宁乡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刘平堕入贪腐的深渊?这一切源自于他扭曲的权力观,用其自己的话说:“权力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陌生人变成好朋友,让你想要什么别人就会愿意送什么。”(4月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
刘平严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也曾“风光一时”,而现今落得成了阶下囚的下场,皆因其在个人私利面前“不收敛、不收手”,收红包、“提篮子”,商人就是其“支付宝”,公款成了其私人“钱袋子”……党的十八大之后,他还大肆收受红包礼金敛财。2018年,长沙在全市打响整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歼灭战”,他仍置若罔闻、毫不收敛、顶风违纪。其在宁乡任职期间,共计收受礼金累计达上百万元之巨,收受名贵白酒几百瓶、高档香烟数百条。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不收敛、不收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大多腐败分子的“通病”,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春华,贵州省原副省长蒲波,河南省环保厅原副厅长陈新贵,湖南省国土厅原党组书记、厅长陈三新等。事实证明,党员干部一旦抱着“少贪一点没关系”的侥幸心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便会利令智昏,在持续的幻觉中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于是再也收不了手,回不了头。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如此反腐败高压态势之下,为何还有如刘平之流“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而立”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少数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丧失,宗旨意识扭曲。心中缺少一个“怕”字,刘平对自己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
刘平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惨痛的,归结为一点就是“不收敛不收手者必自毁前程”。党员干部要深刻吸取刘平的教训,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从政之德,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如履薄冰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从而不越“警戒线”,不撞“高压线”,不自毁韶华。(澧县纪委 何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