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向“整容”档案坚决说“不”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有媒体披露了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委原常委,县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县长方若辉严重违纪违法案例,直指其“政治品行败坏”“违背组织原则,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在‘三龄两历一身份’上弄虚作假”等问题。(来源4月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几年来,极少数党员干部给档案“整容”被查处的案例并不鲜见,尤其是“三龄两历一身份”这些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杠杠”,成为了档案“整容”的关键部位。如,河北石家庄的“骗官书记”——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她曾是市优秀后备干部、最年轻的市政协常委、市“十佳女杰”。但王亚丽的档案除性别是真的外,年龄、履历均为假,甚至连“王亚丽”这个名字都非她本名。“五假干部”卢恩光,原先并不叫此名,后改为卢恩光,寓意为“感恩父母、光宗耀祖”。2017年9月,央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二集披露了卢恩光违法犯罪行为细节。原来,卢恩光竟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以金钱开道,一路飙升到司法部政治部主任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少数干部热衷于档案造假,目的就是为了“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试图以不正当手段来谋取私利,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本质上是漠视党纪法规,对党和人民极度不忠诚、不老实,是不可忽视的“害群之马”。同时,档案造假也暴露出党员干部档案管理及相关制度存在漏洞,不透明,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治党治国,选人用人是关键。档案是干部的一份诚信名片,是党组织进行考察和运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绝不容亵渎。否则,不仅是简单的“劣币驱逐良币”、扰乱选人用人的正常秩序,更可能会动摇治国之本。

人无信不立,官无德不正。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修养,诚实做人、心存敬畏,在档案中如实填报个人信息,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万事德为贵。各级党组织要“唯贤是举,不避亲仇”,以德才二字科学选人用人,淡化年龄、学历、身份等客观条件,少点人为的“铁门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选人用人要提高决策透明度,严格执行公示制度,重点监控“异常提拔”的干部,避免关起门来选英才,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惩罚不严必缺乏敬畏,要以严惩戒强问责营造不敢档案造假的高压态势,深入追究当事人、档案管理者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责任,让违纪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大道至简,诚实为基。党员干部须时刻谨记红线和底线,不越“雷池”、不欺己,用实干的政绩、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口碑来铸就“烫金档案”,成就自我,造福一方。(安乡县纪委监委驻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 王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