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保密意识应做到“三要”
“我作为驻村干部,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无中生有被举报,所以我将群众实名举报信拿出来,任由他人拍照带走,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泄下心中的不满。”广东省吴川市覃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宁伯承,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3月3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该案中因覃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宁伯承一时之泄愤,直接引发了影响恶劣的泄密事件,造成了不良的政治、社会影响,导致22名公职人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该泄密事件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他们中有的因一时疏忽、有的因一时大意、有的因一时糊涂、也有的因一时气愤。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保密意识欠缺导致。试想,如果他们平时保密意识入脑入心,能够加强党纪国法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始终加强作风建设,正确行使权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又怎会走上违纪违法之路?因此,增强保密意识迫在眉睫,应做到“三要”:
一要增强忧患意识,绷紧“保密弦”。毛泽东同志说过:“必须十分注意保密工作,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保密意识淡薄,认为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保密工作可有可无,对保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保密无用”的麻痹思想。要绷紧“保密弦”,增强保密意识,加强保密技能学习,纯洁交往圈子,加强对家人子女的教育。时刻谨记:保密就是保国家安全,就是保家庭幸福,就是保个人平安!
二要增强责任意识,坚决“不传密”。要加强对党员干部保密责任的落实,确保“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管到哪里”。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切实做好信息设备保密管理工作。合理使用新媒体,不得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兴媒体传递文件,坚决做到“不传密”。除了加强自身建设以外,加大技术保障,提升保密防范“免疫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应着眼提高管理成效,健全保密工作机制,通过签订保密责任书等,引导督促全员培养自觉遵纪、严格守密、恪守职责的良好习惯。
三增强防范意识,确保“不泄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保密工作就是“要天天检查找岔子”。《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指出“泄露、扩散或者打探、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巡视巡察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均应给予纪律处分。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保密工作要严字当头、全面覆盖。如果一旦出现泄密事件,不管涉及谁、地位多高,都必须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以此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回应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让泄密者无藏身之地。(鼎城区委巡察办 陈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