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一份汇报材料用三年”拷问作风之弊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号:

2018年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脱贫攻坚督察组到兴业县检查脱贫攻坚领域问题整改情况,发现该县农业局一份相关汇报材料存在照搬照抄问题。经核查,该县农业局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风险及防控措施情况汇报》既没有领导签字,也没有单位盖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了个年份,且汇报的落款日期都是“2018年9月3日”。(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写汇报材料不是做文章,更不是做表面文章、虚假文章,而是展示真成实绩,探索工作落实的好方法真举措。而在现实中不难发现,有些地方和部门写汇报材料是“年年岁岁人不同、年年岁岁文相似”,“生吞活剥”,“复制黏贴”,格式大体雷同,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落款时间都不合情合理,此次通报中“一份汇报材料连用三年”就是典型的一种“文抄公”问题。

“一份材料连用三年”,直接拷问了作风顽疾之弊,不仅暴露出一些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的工作作风,也折射出基层检查考核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按照通报中材料撰写者的解释,“单位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都差不多,每年做的工作也都差不多。” 请问,脱贫攻坚领域的问题整改工作每年都“差不多”吗?工作“差不多”,是差多少,又落实了多少?年年机械重复,对发现的问题岂不是没有整改?或许当事人的另一番解释才是真相,“我以为检查就是走过场,每年有一份汇报材料就可以应付过去了”,正是这种以“材料论政绩”,以“留痕论英雄”的形式主义考评机制给基层单位“创造”了更多弄虚作假、消极应付的机会。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尺”。显然,这种落在纸上的“假大空”的汇报材料既经不起检查组的细查,也经不起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考验。论起影响危害,不仅耽误工作,更是欺骗上级,忽悠百姓,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

工作该如何干?“实”字是关键,“干”字见真章。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随后湖南省委制定出台了《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通知和20条从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等方面明确了务实管用的举措,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切实给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极大鼓舞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干字当头,求真务实,干在实处,切实用好作风干出好成绩,不辜负党的关怀和群众的期盼。(汉寿县纪委监委  余燕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