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节俭,永不过“保质期”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地方财政要比照中央的做法,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引发热议。

干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干部能过紧日子,百姓就有好日子。政府“瘦身”、节俭过紧日子,勤俭为政,让利于民,百姓就有好日子,民族就有更好前途。

古今中外,节俭是永不褪色的美德,不因时因地而过“保质期”。《墨子·辞过》: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宋史•范纯仁列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家“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身体力行昌节俭,许多衣服鞋帽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穿了20年,一条毛巾打了54个补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常说“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点滴节约,劳保手套破了一只只换,办公纸用了正面用反面,厕所水箱里放块砖用来节水。此节俭思想和做法,永值学鉴。

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俭昌奢亡”的教训不胜枚举。北宋太祖从五代乱世走来,深知“逸豫亡身,忧劳兴国”之理,“躬俭履约”,开创“简朴之世”;但宋徽宗时,重用蔡京、高俅等奸臣,肆刮民财,奢靡风漫朝野,终国破家亡。明太祖朱元璋十分节俭,在他故乡流传“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的歌谣。他给皇后庆生,仅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众官;且约法三章:今后任谁设宴,只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可见其是明初人民安定、社会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节俭是个传家宝,从古至今兴国兴家,须薪火相传、持之以践。事实证明,我们的党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把昔日南湖嘉兴的“小船”变成了今天的“巨型航母”。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现实中,有人认为在物质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俭已不太合时宜;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如没消费作刺激和牵引,就会阻滞经济发展。如此观点,实难苟同。殊不知,我国经济总量按13亿人口平均,仅列世界100位左右。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发展还需大量投入,改善和保障民生任务很繁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和个人,只有懂得珍惜、节俭而为,方赓续不止、长盛不衰。否则,就难以跳出“富不过三代”的周期律陷阱。节俭,永不会过“保质期”。(安乡县纪委监委  钦大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