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警惕权力失控引火烧身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从收受他人土特产、小红包等所谓的礼尚往来,到最后收受几千元、数十万元……我明知不能收受他人钱物,却收了;明知别人送我钱物是对我有所求,还是做了;明知不能公权私用,还是以权谋私了,最终酿成大错。”(2019年2月27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这是云南省德宏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余麻约的《忏悔录》,今年1月,这位将法纪抛诸脑后的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最终被双开,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等待他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余麻约从一名盈江县边远山区的一所小学教师,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州教育局的科员、副科长,到主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到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再到州委副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最终因为权力失控,沦为“阶下囚”,其代价触目惊心。

权力失控猛如虎!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余麻约却把组织的提醒当“耳边风”,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行为上丧失了底线,没有管住自己的心,没有管好自己的手,失去了对手中权力的理性控制,造成严重后果后方幡然醒悟,但却为时已晚。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面对权力失控的问题,该如何破局?

心存敬畏强补钙。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余麻约在走上州级领导岗位特别是正厅级岗位后早忘了入党的初心,漠视党性,思想信念严重‘缺钙’,三观偏离了航线,精神家园被金钱所占据,得了“软骨病”。领导干部要牢记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三观改造补好钙,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不要想着把权力用在满足私欲上,抱着现有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无视党纪国法,滥用手中权力。真正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名利所累、不为财欲所惑、不为亲情所扰”,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

抓早抓小早预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纵看大部分落马的官员,他们曾经都是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但是随着职务提升,随着权力越来越大,逐渐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从吃吃喝喝,再到收受红包礼金,再到卖官鬻爵,最后到收钱像吸毒一样上瘾,一步步从“破纪”走向“破法”。对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得抓早抓小、“小题大做”,多 “扯袖”“咬耳”,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防止小错酿大错、小案变大案。防微杜渐,守住底线、不碰红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在小事上失察、小节上失守、小利上失足。

警示教育鸣警钟。一个个落马官员,一句句追悔莫及的忏悔,一个个在镜头前声泪俱下的 “自白”,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使广大党员干部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违法违纪,以身试法者必受法律的严惩。通过观看警示片,剖析身边的典型贪腐案件等多形式的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人为镜、以儆效尤,警钟长鸣,让这种特殊的教育触及灵魂深处,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畅通渠道强监督。监督是最好的防身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通过健全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建成以党的纪检监督为主导,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司其职、协调沟通、紧密配合、严谨周密的监督机制,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严查重处动真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对于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对顶风违纪者绝不手软,坚持零容忍、强震慑,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格,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付出代价。谁不把纪律和规矩当回事儿顶风违纪,就让谁“声名在外”,绝不遮遮掩掩,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对顶风违纪者,无论涉及多少人,无论级别高低,一律严肃查处,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时刻要紧绷纪律之弦,做到心存所畏、抓早抓小、警钟长鸣、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让再微小的权力都受到制约和监督,让权力真正在阳光和监督下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权力“任性失控”的空间,铲除权力失控这个毒瘤。(石门县纪委监委 黄艳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