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难逃“火眼金晴”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桃谷坪村原党支部书记吴江洪以职务之便,偷梁换柱变更监护人,将亲生子女3人作为孤儿申报骗领“孤儿补助”,受到开除党籍、收缴全部违纪资金的处分。(3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在吴江洪身上印证。吴江洪利用手中职权伪造材料,将3名亲生子女变成“父亲健在的孤儿”,由自己及其弟当监护人,自2012年元月至2017年9月骗领“孤儿补助”资金11.19万元,其伎俩之丑陋、行径之卑劣,失伦理操守、悖党性原则,令人瞠目结舌、唏嘘不已。而更令人纠结难解、匪夷所思的是,孤儿收养监护、民生资金运行,均有严谨缜密的监管程序,吴江洪“大变孤儿”的把戏却一路通关斩获,在未经认真查证审核的情况之下,镇民政人员便在赫然写着“查找不到生父母”的申报表上签字盖章,县民政部门也竟然与吴江洪签订了《散居孤儿监护协议书》,折射出工作不严不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诟。然而,吴江洪费尽心机、机关算尽,仍逃不过纪委监委的“火眼金睛”,县纪委监委在审查相关资料中识破蹊跷,通过查询信息、走访群众使真相大白,吴江洪“竹篮打水一场空”,付出了自己人生政治前程的昂贵代价,层层把关而失守的监管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组织处理,彰显了“天理昭昭”、“法网恢恢”的社会规则。
梳理农村民生资金运行情况,类似吴江洪把“黑手”伸向民生“奶酪”的“蝇贪”时有发现,深究其根,“蝇贪”无敬畏、不知止、牟取私利铤而走险之外,审核监管慵懒怠懈,如同聋子耳朵形同摆设亦是主因。俗话说,“苍蝇只盯有缝的鸡蛋”,监管把关以资料审批材料的形式主义、不深入实际核察实情的官僚主义,致使民生“奶酪”这颗鸡蛋裂开了有机可乘的缝隙,客观上助长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腐败行为的有恃无恐、胆大妄为,其结果是民生升温惠民政策不能充分释放润泽民生的质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及公信力。因此,聚焦民生资金安全运行并确保精准效应,拷问着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者的责任担当,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纪委监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缺乏群众监督的制约,权力就有可能异化为“特权”而任性妄为。群众对身边事眼里有尺、心中有度,每一名群众都是一个监督执纪问责的“探头,”都是一双正风反腐的“火眼金睛”,众目睽睽,明察秋毫,权力则难以特殊、无法任性,作风和腐败问题则动辄即咎、无所遁形。可以设想,桃谷坪村如果落实落细了“两公开一评议”等群众监督机制,吴江洪精心设计的“大变孤儿”骗局纵然再诡秘,也不可能得逞。
假的真不了,机关算尽的“聪明”,或许可以得逞一时,但绝对不会得逞一世,终将于“火眼金睛”的视界中原形毕露。亮剑作风和腐败问题,仅靠纪委监委“火眼金睛”难竟全功,当进一步“让人民监督权力”成为常态,加大群众监督在民生资金监管的权重,织密由亿万双“火眼金睛”全覆盖的监督网,以“机关算尽”难逃“火眼金睛”,倒逼“知止而后有定”,久久为功,化风成俗,滋养维护和践行政治生态文明的自觉。(澧县纪委监委驻科技工信局纪检监察组孙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