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向学生食堂的“黑手”,该斩!
日前,湖南省常德市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廉洁常德网以《克扣的学生伙食费当退!》为题,刊登了汉寿县蒋家嘴镇阳南塘小学召开现场会,为学生退还伙食补贴的故事。(3月7日 廉洁常德网)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18年9月,汉寿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举报,称“蒋家嘴镇阳南塘小学挪用学生公用经费、克扣学生伙食费用于给教师发放补贴”,该县纪委监委随即展开调查,一举查清了相关问题。原来,2018年上学期,为解决教师待遇发放的资金来源问题,阳南塘小学打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主意,通过虚增食堂进货成本的方式套取学生伙食费8万余元,以“加班费”、“班级月评责任制”、“值班补助”等名义向全校教职工发放。
贪腐的“黑手”公然伸向学校内部、伸进莘莘学子的“口袋”,不免让人诧异。为人父母者,皆知子女求学的艰辛,早上出门天还没亮,到了晚上回家已是深夜,可谓“两头见星星”。孩子们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在他们眼里,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他们绝不会把“老师”一词与“贪婪”、“丑恶”、“虚伪”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社会大众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在生活中似乎一听到这份职业,就会变得肃然起敬。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似乎逐渐朝着功利化、市场化的方向走去。极个别教育工作者抛弃了党员干部的身份,忘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打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幌子,在教辅材料征订、学生营养餐补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频繁伸出罪恶“黑手”,绞尽脑汁“吃、拿、卡、要”,甚至虚报冒领套取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补贴,“变着法子”乱收费、乱摊派,“家长的钱最好赚”、“学生的钱最好骗”似乎成了这一类人的共识。在这其中,既有半路混进教师队伍的一线“蛀虫”,也有深耕教育系统多年的领导干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教育系统的“两面人”、“两面派”,大搞“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讲台上一套讲台下一套”,在“象牙塔”里上演着 “雁过拔毛”的戏码。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传道,修身立德,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却有人做出有背道德、违反纪律、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来,让人唏嘘。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以良好品德和博学的才能著称,赢得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后世所称赞,堪称“师者模范”。而那些胆敢向学校食堂伸出“黑手”的教育工作者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番,然后主动对标对表,向古代先贤们看齐?
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之后,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教师队伍里无论编制内干部还是编制外人员,只要违反了法纪,踩踏了“红线”,就要进行问责。在阳南塘小学这起典型案例中,该小学和其主管学校汉寿县第三中学5名相关责任人事后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小学校长黄某还被免除职务,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肃贪反腐、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表明了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严峻形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培养关乎国家未来,学校与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责任之重,可见一斑。教师个人按劳取酬无可厚非,但要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如若一味靠违反纪律规定钻制度 “空子”捞“收入”,不仅会让教师队伍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还要接受纪律和法律的严惩。因此,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更要知敬畏,守“底线”,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桃源县纪委监委 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