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假公文”岂能逃避真整改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7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登了辽宁绥中“违法围填海”问题有关情况,一些问题调查细节随即被披露出来。绥中县政府、绥中县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为应对上级检查,先后5次编造虚假整改情况,甚至通过伪造公文来应付检查验收。(2月20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的一项任务转变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被提上日程,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如此,在一些地方,仍然走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老路。经济虽然发展了,环境却被破坏了,从长远来看,这是竭泽而渔,最终只会断了子孙后代的路。

2017年8月,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滨海经济区管委会违法将沿海滩涂转让给佳兆业公司等3家企业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辽宁省整改方案中已向葫芦岛市绥中县明确提出了整改要求。然而,绥中县对督察反馈问题和上级整改要求视而不见,开发项目不仅没有停工整改,反而变本加厉赶工期。

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为了应对环保督查整改的检查工作,绥中县甚至伪造文号,编造虚假公文,以达到应付整改检查的目的。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六次就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地方主要领导对总书记的批示要么一转了之,要么敷衍了事,简单开会成立督导组,没有亲自“挂帅”、亲自过问,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逐级批转中层层空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嚣尘上,最终导致问题整而未治、禁而不绝,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唐朝名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无论是绥中“违法围填海”问题,还是陕西西安秦岭违建别墅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在作祟,从深层次来说,两者凸显的是极少数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不强、大局意识缺失的问题,对待上级交办的工作敷衍塞责,“两个维护”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是“面上的问题”,政治站位不高是本质原因。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就要从本质问题上疏通“泉源”,固其“根本”。

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说的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联系到具体工作,谁开了伪造公文的先河,谁就是打破了一扇“窗户”。如果不及时制止,“窗户”就会越破越多,各级各部门就可能会纷纷“效仿”。因此,及时堵住窗户“漏洞”,层层压实政治责任,级级传导工作压力,才能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对得起组织,对得住群众。

历史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这是衡量党员干部的基本标准、起码要求。要确保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落实落细,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就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工作做到位。绥中县用造假公文应付检查,损失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糊弄的是自己。有充足的的时间去研究“造假”应付检查,不如拿出具体举措真抓实干,把整改要求落实到位,把监督责任推进到位,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的精神给广大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桃源县纪委监委   沈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