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处分岂可“打白条”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纠正和防止纪律处分决定执行不到位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组织部门、受处分人所在单位等,采取自查自纠、交叉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办结案件的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开展一次全方位“拉网式”检查。(2月14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执行纪律处分“打白条”,就是“打折扣”、“搞变通”。所谓的纪律处分被“打白条”,就是纪检部门已经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被打了折扣,跑调变味,严重缩水,或者压根儿就不执行。处分被“打白条”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口头宣布虚晃一枪,有的是处分决定不进档案开“空头支票”。更有甚者,在受到撤职降职处分之后,仍在行使其原来的行政职务,工资照发、奖金照拿、评先晋升机会照旧,党纪政纪处分形同虚设。

处分“打白条”,病根儿在于私心作祟。有些处分是为了应付上级和公众的质问,息事宁人,掩人耳目;有些处分是考虑人情关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些处分是出于保护自己,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因此,在实施处分时信誓旦旦,私下里却想方设法搞“隐性处分”,进行暗箱操作。

违规必被查,违纪必被纠。纪律处分本来是很严肃的事情,“前半篇文章”再规范、执行再严格,一旦在“后半篇文章”上出现“松、软、散”,就会让纪律执行“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纪律处分不是查处了就完结了,执行过程、执行结果更为重要。倘若任由纪律处分“打白条”,违规违纪者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纪律的惩戒作用就会“打水漂”,不仅会损害法纪的严肃性,更容易导致“破窗效应”,让其他党员干部不把纪律当一回事,行为就会愈加放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纪就是红线,处分就是惩戒。”处分“打白条”就是对党纪的挑衅。要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促进纪律处分执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重点检查党纪政务处分决定的送达和宣布、处分归档、职务变动、工资调整、年度考核等次、年终奖金发放等情况,主要查看党纪政务处分执行情况是否及时、到位、规范和准确等。做好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是做好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的重点,要以“无死角”的检查确保“无漏洞”的执行,对整改情况不理想的要启动问责程序。

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只有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从高度维护纪律法规权威性、严肃性出发,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处分“打白条”这个问题才能解决。(鼎城区纪委  葛振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