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抗战史料 擦亮廉政底色 ——从抗战历史看当年党风廉政建设实践收获的几点启示
已表精忠光日月,长留浩气在人间。常德抗战谱写了抗日战场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重要年份,市档案馆成功申报国家重点档案专题保护开发项目《常德细菌战诉讼档案汇编》和湖南省重点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常德抗战及常德细菌战口述档案开发利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详细筛选馆藏档案、走访权威专家学者、征集民间散存史料、采集亲历者口述,全馆党员干部不仅为抗战特殊环境下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的廉政作风所感染,更为当前全馆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
常德抗战,中共虽未直接派遣主力部队参战,但在常德建立了中共常德特别支部、中共常德中心县委、中共陈家嘴区委等多个地方组织,在敌后及外围开展支援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牺牲精神,体现了朴素而坚定的廉政特质。
一是纪律严明。1939年5月,中共南方局《关于秘密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党的组织从半公开形式转到基本秘密形式,建立完全的秘密机关。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严格执行党的要求,党员干部以社会职业为掩护开展工作,做到不扰民、不害民,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纪律性,这种“秋毫无犯”的作风是廉政建设在战争年代的直接体现。
二是不搞特殊。1941年11月,日军发动常德细菌战,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大胆揭露日军罪行,向抗日部队传递日军细菌战情报,发动党员和进步群众积极参与防疫,协助医疗机构开展消毒、隔离患者,组织群众支援前线,运送物资、救护伤员,与民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在艰苦环境中的自律坚守,凝聚了民心。
三是接受监督。动员各阶层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募集粮食、药品,登记造册,公布去向,支援前线和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定期向乡绅、民众代表通报用途,接受民众监督,防止中饱私囊。
这些廉政品质,在新时代同样举足轻重,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廉政根基。为民族解放、人民利益而坚守的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精神,是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在艰苦环境中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保障。其根基建立在对民族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之上,与个人私利彻底割裂,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信仰,从根本上杜绝了以权谋私的可能。启示当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理想信念层面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让廉洁自律成为内在自觉。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廉政保障。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的廉洁作风赢得了常德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在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的积极发动下,百姓主动参与送粮、抬担架、传递情报,形成全民合力抗敌的局面。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做到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就能增强组织的公信力,就能汇聚起磅礴力量。
三、严明纪律规矩是廉政关键。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令行禁止,从根源上减少了腐败滋生的可能。启示当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压态势和制度环境。
四、畅通监督渠道是廉政途径。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倡导人人平等打破特权思想,凡事公开透明压缩暗箱操作空间,这些廉政实践虽因战争环境而显朴素,但其蕴含的“以民为本、严于律己、上下同心”的精神,仍是廉政建设的宝贵财富。启示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要注重营造公平公正环境,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艰苦奋斗精神是廉政底色。抗战时期物资匮乏,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赢得民心、凝聚抗战合力的关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证明廉政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与“为谁奋斗、为谁掌权”的根本立场紧密相关。提醒我们,廉政建设要倡导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通过挖掘整理常德抗战史料,回望常德的中共地方组织在抗战期间所展现的廉政建设这一根基,更能理解“廉洁奉公”对于政党生命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这些启示,为新时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有助于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作者系常德市档案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