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 | 老家的油菜地
你肯定见过油菜花,初春时节漫天遍野的灿烂金黄,像一幅绚丽的田园画卷。你也绝对吃过菜籽油,金黄亮色,有股诱人的特殊芳香。
见过了它的美好、品过了它的芳香,可你见过丰收的油菜地吗?春末,风拂过黄绿的油菜地,没有高低起伏,没有绵延不绝,只有沙沙的声响。那是密密集集、饱满肥硕的油菜荚在互相碰撞摩擦。历经了寒冬的考验、风雨的洗礼,向上而生的油菜荚在相互依靠,底下的油菜杆却依然站的笔直。就像生活在农村的女人们,在困境前毫不妥协,在风雨里从不畏惧,在危急中彼此扶持,永远勇敢、能干、友善。
我们县是粮油大县。农村家家户户基本都种油菜,秋天播种,初春开花,春末收获,卖了菜籽的钱或为种地做准备,或是到榨油坊榨出喷香金黄的菜籽油自留或卖出。现在每每闻到菜籽油香,都能勾起我对奶奶家的记忆,想起幼时在乡下的时光。
依稀记得,油菜收获时节,天刚蒙蒙亮,爷爷他们就出门了,到傍晚才回来。奶奶忙着家里的活,中途还要去送饭菜、送水,也不得空闲。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我只能坐在门槛上看山对面的风景,或是远远的躲着鸡狗打架。有时,我哭着闹着,“奶奶,抱抱,我好害怕”。奶奶总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乖,不怕啊。等下奶奶带你去放牛玩,你先到门口坐哦。你最棒,最勇敢了。”奶奶的话总是能让我安心,让我不再害怕。时间长了,我不仅能追着鸡狗满院跑,还敢一个人走到大人们割油菜的山湾湾看热闹。长大后我才知道,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是在面对无助和恐惧时,勇敢去接受、去面对、去战胜。
割下来的油菜堆在地里晒干了,直接铺上油毡布,使劲揉捏或竹耙捶打脱籽。一般这时候,男人们在忙其他的活,女人们则戴着草帽,两两一对的捶打起来。这可不是件轻松活,得一直弯着腰、用着劲,抱油菜杆、打油菜籽,用嘴吹、用手扬,直到把乌黑发亮的油菜籽全筛出来,再装袋了扛回去。有天中午,婶婶一个人来回几趟扛来菜籽,再倒出摊匀。晚饭后,又一个人把晒着的菜籽装袋收好。我把自己包的泥巴“粽子”递给婶婶:“不累吗?给你吃粽子。”婶婶接过“粽子”哈哈大笑,“不累,婶婶有力气!看你包的‘粽子’,长大了肯定比婶婶还能干!”长大后我才懂了,自己的能力和本事,是不惧时间,不畏困难,有决心独自把事“干得漂亮”。
打下来的菜籽要晾晒透了才能榨油,期间要是淋了雨、受了潮、发了霉,榨出的油就会受影响。5、6月的南方,说着话可能就晴转雨了,经常看到人们在抢收晒场。有次,在山坡上挖蒲公英的堂姐看到山那边天暗得厉害,跑叫着回来:“雨要来啦,快收晒场噢!”接着和奶奶、婶婶推着、扫着、撮着,以最快速度把晒场上的菜籽收装好。隔壁没人,忙完自己家的,还帮着抢收他们的。等一切妥当,雨也从山那边被风吹着赶着过来了。我不懂,“不是我们家的,为什么要收?”十来岁的姐姐小大人似的:“她们家经常帮我们家的忙,我们肯定也要帮回去啊!奶奶说要有来有往!”长大后我明白,多一些真诚和友善,就多一些责任和温暖,内心也会更充实和谐。
多少年过去了,老家的油菜地和家里女人们说过的话还记忆犹新,我心中被她们种下的那粒勇敢、能干和友善的种子,让我不管何时何地面对怎样的困境,都开出灿烂的花、结出饱满的果。(临澧县安福街道 汪楚芸)